前不久,人民教育出版社召开座谈会,庆祝《新编小学生字典》出版三十周年,并向昌平区一万三千名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捐赠了字典。作为受赠学校的老师代表,我有幸来到座谈会现场。一开始,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但,会场播放的短片一下子勾起了我温馨的回忆。
三十年前,我还是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在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温饱都还没有解决,读书已算奢侈,最缺的当然就是书了。偶尔跟别人借到一本,如饥似渴的抓紧读,却又常常被一些字词上的“拦路虎”挡道。抓耳挠腮一番,还是不解其意,有些不会的字就攒起来问老师,但老师常常又不在身边,只好先糊弄过去了事。这样的事多了,心里就想能有本字典就好了。可是,家里穷,一直没敢张嘴。
1983年初,我和另外两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全县的初三年级语文竞赛,碰巧得了三等奖。快毕业的时候,学校开了个全校的表彰大会。我特别兴奋,心想:能得什么奖品呢?结果,等我从校长手里接过奖品时,才发现是本精美的彩色版《新编小学生字典》。
尽管,我很希望有本字典,但我已是中学生了,小学生字典对我能有什么帮助呢?心里还是有些失落。
可是,我恰恰搞错了。就是这本《新编小学生字典》,在我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
平时,阅读碰到生字词,这本字典基本还都能解决。她就像一位谦逊而又勤勉的师长,总是在你最需要它的时候,默默地帮助你,而且毫无怨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当教师以后,她对我的帮助就更大了。字典后面的附录是我用得最多的。因为小学时,我的汉字笔画学得不够明白,笔画笔顺也不太准确。这些都给我的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而这些,《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又没有。所以,我就把《新编小学生字典》当成了良师益友,把她当成了我工作案头最不可或缺的助手。
2000年春天,我来到北京开始办学,投身打工子弟的教育事业。那本心爱的《新编小学生字典》也在离开家乡讲台后丢失。我觉得是个巨大的遗憾。
不过,令我欣慰的是,我所在的智泉学校900多名小学生和昌平其他一万多名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在人教社的公益关爱下拥有了更新版本的《新编小学生字典》。希望孩子们能像我一样,从中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坚实。
(作者秦继杰,河南固始人,曾为中学教师,2000年来京创办了在京打工子弟学校──昌平智泉学校。2007年,在他创作基础上改编的诗歌《我是谁》,曾经在当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体朗诵,广受关注)
秦继杰与他的学生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