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创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有创新意识,初步了解加一加、减一减、组一组等简单的创造发明方法,对身边常用的物品进行改进,体会设计要围绕人类的需求进行。

  科学探究:

  能够通过口述、图示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与能力。

  科学态度:

  在交流、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分享信息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在设计过程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机器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简单的创造发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思考其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利用学习的简单创造发明方法,对这些用品进行再设计。

  教学难点:

  学生基于学习的简单创造发明方法,通过交流、反思、评价与改进,能够用画图和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2’)

  同学们,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周围的世界是由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构成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产品在不断地发展。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不太方便的地方,这时候人们就会进行创造和改进,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快捷和舒适。比如下雨的天气,人们在出行时会穿上雨衣。你见过这样的雨衣吗?这件雨衣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它的哪些创意?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对物品进行一些创造发明会

  给我们带来便利,体现了人们的创意。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创意。这节课,我们也来进行创造发明,展示我们的创意吧。(出示课题)

  二、提出创意(12’)

  (一)学习创造发明的方法

  1.加一加:铅笔加上橡皮,就发明了带橡皮的铅笔。你还知道哪些物品是在原来物品的基础上增加功能而发明的?

  小结:大家说得都很对。像带橡皮头的铅笔、带尺子的剪刀,还有具备照明、录音功能的手机,这些物品,都是用到“加一加”的方法创造出来的。

  2.减一减:

  有加一加的方法,也有减一减的方法。

  小结:有框眼镜减掉镜框,我们就得到了隐形眼镜。无线耳机去掉了连接线,整理起来就方便多了。

  3.组一组

  提问: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还会用到“组一组”的方法(出示“组一组”)。请你观察图片,从单一的螺丝刀,到组合螺丝刀,有什么好处呢?

  4.小结:

  我们知道了身边的物品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和“组一组”等方法进行发明创造,这样的创意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提问:你能不能观察一种物品,开动脑筋,提出你自己的创意呢?

  (二)尝试创造发明

  1.引导学生集中针对一种物品提出创造发明的创意。

  提问:平时上课,我们经常用到黑板擦。它主要的用途和功能是什么?

  提问:那你想没想过,它有没有缺点呢?(学生边讨论边用气泡图呈现出来)

  2.引导学生自己针对一种物品提出创造发明的创意。

  谈话: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请你选择一个物品,也尝试列举它的缺点,提出创造发明的创意吧。在想好你的创意后,给你的发明起个名字,并且把它画下来。在绘画的时候,请你思考,自己的创意是否可以实现

  3.汇报、交流:

  谈话:同学们,让我们来看看你的创意吧!

  学生用绘画完成自己的创意后,进行交流汇报。

  4.评价交流

  提问:你喜欢哪一个创意?你的创意能够实现吗?怎样实现?说一说你的想法和建议。

  学生交流、评价。

  三、展望未来(1’)

  谈话:刚才大家交流得非常好,既肯定了同学们的创意,同时又为我们的设计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以便完善我们的设计。那么,除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创意外,对于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出示科技创意画:这些是同学们创作的科技创意画,对未来科学发展进行了畅想和展望,利用绘画形式,来表现未来人类的生活情境。

  谈话:希望大家也能大胆地对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畅想和展望,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去实现它。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