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哭
转眼,小女儿已快三岁了,做父母的酸甜苦辣自是难以尽数。常听人讲“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等等,但似乎还没听到过寓教于“哭”的说法。本人此说绝非哗众取宠,实因小儿的哭闹确是年轻父母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我认为,对幼儿的哭闹既不能不管,也不能过分地管。那么应该怎样把握这个分寸呢?根据我的观察,幼儿的哭大致可分三类──
胆怯的哭
孩子因胆怯或害怕而不由自主地哭,大人应给予正面鼓励,使之停止哭泣。如小孩走路跌倒,如果摔的不是很严重,应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过快过多的呵护,只会造成孩子这次及以后更多的哭泣。小女儿从练爬到后来会走路,摔跤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一般都不扶她,让她自己爬起来。时间长了她也就习惯了。现在有时候她要是不小心滑倒了,会趴在地上笑着说:“爸爸,我不小心滑倒了。”我顶多淡淡地说一句“快起来吧,别把衣服弄脏了”或“以后要小心点儿”,她就会自己爬起来。我们从不在她跌跤后,赶忙又哄又抱,甚至于打骂绊倒孩子的桌椅。这样只会强化小孩的胆怯心理,慢慢使其变得缺乏自信和不愿承担责任。
任性的哭
对孩子任性的哭,我认为绝不能姑息迁就。对孩子无理的要求做父母的坚决不能妥协,否则容易使孩子混淆是非。例如,一天早晨在上幼儿园之前,小女儿非要穿她最喜欢的红裙子,但裙子是头天晚上才洗的,还没晾干。当告诉她穿湿的裙子要生病不能穿时,她就开始大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抓着裙子说“不湿”。虽然上幼儿园的时间已经很紧了,但我并没有简单地强迫她执行,而是待她哭得稍缓后,又耐心地跟她解释穿湿衣服会着凉生病不能出去玩的道理,并和她再次摸裙子。她终于得出裙子“上边干了,下边还没干”的正确结论,并同意穿别的干净裙子上幼儿园。如果只是强迫她执行我的命令,可能只会引起她更剧烈的哭闹和反抗心理。家长随意的妥协,又可能会使她变本加厉,以后经常以哭闹来要挟父母满足其无理要求。
宣泄的哭
我观察到,小孩子的哭和成年人的哭是不一样的。成人是到悲伤的时候才会哭,而小孩的哭则来得很容易。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当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图时就会用哭来宣泄委屈。这有点类似大江大河洪水泛滥,宜用大禹治水的疏导方法而不宜硬性堵塞,否则可能导致更大的“洪灾”。例如,小女儿两岁左右时已会自己上楼。一次我带她出去玩,一路把她抱回来。到楼下,我告诉她爸爸累了,手臂都压红了,让她自己上楼,她不愿意就哭了起来。劝说几次无效,此时若要抱上楼就有失原则,我只好带她去河边遛弯(她最喜欢的方式),转移注意力。半小时后她情绪稳定了再上楼回家。路上我边走边给她讲爸爸抱她走路的辛苦,到楼下后她就同意自己上楼了。
通过对小女儿哭的教育,不禁想到“失败是成功之母”。从某种角度讲,人不就是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吗?一个人如果从小不经受失败、挫折,将来就不会有成熟完整的人格。所以,我认为小孩子适当地哭一哭,可以像感冒发烧一样增进机体免疫力,增强对失败和痛苦的承受力并学到新知识。如摔倒后的哭泣可以使他们更坚强和注意躲避风险;任性的哭泣可以使她们明白遇问题应思考之解决之,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宣泄的哭可以使他们适当释放心理压力,但也要学着关心和理解他人。所以乐有乐的好处,哭有的哭的裨益,关键看你怎样把握。然而,即使哭有一定好处,也绝不可滥用,要目的明确,使孩子哭过后明白道理,知道为什么哭,并获得更多的能力。
本网站旨在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交流,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本网站转载的资料,如果作者不希望我们在网上使用其作品,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收到您的意见后立即从网上移除有关内容。未经人教网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对人教网所属的服务器做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