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汉石桥湿地 保护生物多样性
——以低碳环保实践营为例

赵茜

  摘要:本文从环境教育入手,结合湿地资源,采用PBL教学模式,以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为问题,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分析问题,产生假设;通过对湿地动植物的观察学习、参与环保小游戏、完成学习单任务,将现有知识与已获得知识相连接。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交流分享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自主管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将生态环保的理念植根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理解自然、尊重自然的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关键词:PBL;生物多样性;环境教育

  一、PBL教学模式概述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问题为中心,强调学习要围绕着具体而复杂的任务和问题展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反思式学习、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PBL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为导向,在学习知识和技能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强调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交流分享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自主管理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1]

  PBL模式根据“学习锚”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模式、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Oriented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OPBL)模式。本次活动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

  二、活动依据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发展行动指南(2018-2020年)》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家环保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及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的精神,活动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低碳环保实践营走进汉石桥湿地是北京市中小学生低碳环保系列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北京市级科普教育活动,北京市中小学生低碳环保系列教育活动涵盖网络知识竞赛、摄影作品征集、DV及微电影征集,低碳环保进校园、低碳环保实践营等多种形式,开展的五年间吸引了逾二十万中小学生参与其中。本次低碳环保实践营走进汉石桥湿地的主题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京东平原地带,总面积1900公顷,其中核心区约3000亩,是北京市平原地区唯一的大型芦苇沼泽湿地。汉石桥湿地生态系统目前基本处于半自然状态,保护区内记录到鸟类14目46科153种,包括国家I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17种,野生植物292种,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栖息地和中转站。汉石桥湿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良的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区有较大面积的芦苇沼泽、开阔水域、岸边草丛、堤岸防护林带、农田等,为多种鸟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每年有大量的鸟类在保护区栖息繁殖。

  三、活动目标及对象

  (一)活动目标

  (1)认知湿地、湿地植物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北京大气PM2.5治理的作用。

  (2)使学生在湿地中体验低碳交通,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引发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思考(。)激发学生认识湿地特色植物的兴趣,传递低碳环保的理念。

  (二)活动对象

  参加本次活动的学生是从网络答题50086名参赛者及摄影作品征集1665名参赛者中选拔出来的100名来自小学4-6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0-12岁。此年龄段学生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注意力广度进一步扩展,稳定性较强,初步具备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善于提问,有竞争意识,可塑性强。

  四、活动过程

  以汉石桥湿地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问题,发放《保卫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学习单,提出问题,以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方式,从科普展厅参观,生态游戏参与和湿地动植物认识入手,探索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汉石桥湿地有多种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有典型的湿地特征。活动给学生以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了解湿地知识,认识湿地动植物,并且创设了与中科院植物所、北京市环保局等单位的专家零距离的交流环境。活动环节如下:

  (一)环保小游戏

  学生通过低碳环保竞赛活动选拔而出,彼此较为陌生,通过小游戏可以快速熟悉起来,便于下阶段小组活动的开展。在环保游戏中能够创设湿地活动情境,游戏引导学生思考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由湿地生态环境消失对鸟类影响的游戏《飞来飞去》及传递珍稀鸟类蛋的游戏《爱心传送》组成。

  (二)发放学习单

  发放《保卫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学习单,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三)参观科普展厅

  通过对汉石桥湿地的科普展厅参观学习,对湿地的概况有一个整体的、直观的认识。对湿地的定义、特征、分布概况以及栖息生物等内容进行了解,同时对汉石桥湿地概况及动植物基本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究。

  (四)湿地植物园里认植物

  阳光明媚,万物复苏,迎着朝阳,踏着春意,一边观察,一边交流。仔细观察湿地动物、植物,了解其特性。在大自然中掌握第一手的材料,生动且有趣。

  (五)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

  以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分析问题,产生假设;通过参观展览和观察学习,确定已知知识和需要搜集的信息;通过对环保小游戏的参与以及对湿地动植物的观察,确定资源并搜集新信息,将现有知识与已获得知识相连接。

  五、活动经验分析

  (一)活动效果测评方法

  活动结束后,通过现场访谈、参与者调查等方式对活动进行效果测评。活动设计合理确保了活动顺利开展,活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现实情境中的问题为导向,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活动目标基本达成。

  (二)活动特点

  北京市中小学生低碳环保实践营走进汉石桥湿地是一项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宣传低碳环保知识,推动环境教育的市级科普活动。参与实践营的学生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观察和学习,直观的了解了湿地动植物的特征,在实践中,探究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活动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以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本

  通过培养学生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敢于探究的精神,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将生态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己任。培养学生理解自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力的、德才兼备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活动强调以小组工作的形式,通过互相合作、互相交流来解决问题,分享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自主管理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置目标,自己做研究,成为独立的思考者和学习者。教师作为一个教练、支撑、引导学习的角色[2]

  3.以小带大——点、线、面相结合

  参加活动的学生通过网络知识竞赛脱颖而出,作为获奖代表参加了实践营活动。活动中,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探究实践活动中。活动结束后,学生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展校园美境活动。种植植物,拍摄植物成长过程,摆设在学校各个角落,美化学校的生态环境,使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学生作为一个点,通过参与活动,学习知识;通过班级、家庭,影响同学、家长,形成一条联络线;通过班级活动,家庭行为再影响全校、整个单位,甚至全社会。

  六、结语

  在湿地环境中,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运用到探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交流分享来解决问题,探究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途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自主管理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将生态环保的理念植根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理解自然、尊重自然的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吴刚.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PBL)的述评[J].陕西教育,2012(4):3-7.

  [2]汤丰林,申继亮.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比较教育研究,2005,176(1):73-77.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