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特色科普活动的有序开展

邢瀚文

  摘要:2020年2月2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此前,党中央国务院已做出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复工复产工作的决策部署。科技馆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知识进行普及、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的场所,是进行科技普及教育的重要阵地。文章以科技馆活动的发展过程为出发点,浅要分析了科技馆科普活动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科技馆特色科普活动的开展与传播。

  关键词:科普活动创新;线上活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型冠状肺炎从新年奋战至今,疫情控制已展露出向好态势,要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还需要继续付出艰辛和努力。人类要战胜疫情,最终要靠科技手段,对于科学技术的的研发与应用需不断上下求索。“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越是紧急时刻,越能够彰显科技的力量。当遇到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科普场馆的科普活动如何开展又成为了一个面临的新问题、新的研究方向。

  一、科技馆内科普活动开展现状

  科技馆以科学教育为主要功能,通过科学性、知识性、互动性相结合的展品展览和参与体验式的教育活动,鼓励公众主动探索、参与实践,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通过组织各种科学实践和培训实验,让公众通过亲身参与,加深对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科学素质。

  (一)早期科技馆的参观模式

  早期科技馆向公众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时,仅仅是单纯向观众介绍展品,以展品展项互动为基础,引导观众参与、带领观众了解其中科学原理的单一形式。

  这种模式是科技馆讲解的最基本形式。注重的是科学知识、原理的灌输,所忽略的是如何结合展品与现场公众的交流,以及公众与展品间的互动、参与度。

  (二)科技馆内活动开展现状

  传统的科技馆参与模式,早已随着时代的变迁退出了历史舞台。自2002年起天津科技馆开始开创新型的讲解、互动、参与模式。陆续将科普手偶剧、科学实验小讲堂、手脑工坊、科普微讲堂、天文特色课程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融入到科技馆日常开放的活动体验中。

  这些新内容、新形式且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增加了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参与性,让公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长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

  二、科技馆科普活动的向外延伸

  (一)科技馆活动进校园

  国务院2006年制定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应实施的举措:“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因此,科技馆科普活动走出科技馆同样重要。

  天津科技馆紧随政策脚步,自2007年起稳步开展“科普活动进校园”活动。该项目的实施,整合科技馆内原有科普活动,将极具科技馆特色的科普资源、科普课程带进校园中。积极推动了馆校结合的进程,促进了科技馆科普活动与学校科学课教育的有效衔接。

  通过科学实验、发放科技宣传资料等形式,让同学们在动手做中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感受科技带来的乐趣,通过实践操作增长科学知识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科技强国的根本和基础就是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从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升全民学科学的热情和氛围。

  (二)科技馆“线上线下”活动的有序开展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各个领域都在进行创新发展,各种新媒体、自媒体悄然流行、日益繁荣。天津科技馆紧跟时代脚步,对科普活动进行改革,提出线上预约报名、线下体验的新型互动模式。2016年投入使用的“创想空间”展区率先运用这种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根据不同年龄层次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安排。提前一周在科技馆线上报名平台进行活动预告,观众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通过预约报名的形式参加“创想空间”展区所举办的趣味性强、互动性高、参与性多的科普体验项目。为公众提供更多近距离感受前沿科技的互动平台,满足不同层面公众的需求。

  随着“线上预约下线体验”的活动模式的逐步完善,常设展厅内的特色科普活动也开始采用此种方式。天文特色活动、科学秀、科普微讲堂等活动由于所面向的年龄层面的不同,在早期举行活动时,往往由于公众不了解受众的年龄层次,致使参与活动的小观众年龄参差不齐而达不到活动预期的效果,在采取这种活动模式后,使观众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活动去参与。

  (三)结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开展的科普活动

  从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兴起,科学教育已不满于仅仅传授科技知识与技能,而是更关注对科学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与此同时,科学传播也不再满足于仅仅普及科学知识,更追求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传播。这一发展趋势,是科学教育、科学传播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而形成的。

  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小学科学教育对从小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根据立德树人工作总体部署,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完善,于2017年秋季开始执行《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在《新课标》中明确了进阶式学习理论形式,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在思维方面也各具特点。因此,天津科技馆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设计相应的科普课程。低年级以观察、描述为主,以科普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为辅;中年级在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更加提倡动手实践,了解简单的科普原理,提出与学生探究能力水平相符合的可探究性科学问题;高年级则可以基于所学的知识,制定出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并且要为学生的活动留有充足、必要的时间,变告诉为启发,变单向传输为互动,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以此为宗旨开展科普活动。

  (四)科学普及助力乡村振兴

  为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进一步加大对乡镇居民的科学知识普及力度,丰富居民的生活,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天津科技馆不定期组织科普团队走入天津市周边乡镇,进行“科普下乡精准扶贫”的科普活动,为村镇里的孩子架起通往科学殿堂的桥梁,给孩子带去接受科普教育、接触新科技的更多机会。同时向村民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让公众在互动与参与中了解科技、认识科技,让科技更接地气,让群众感受到科技不仅仅是“阳春白雪”,也是“下里巴人”。有效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素养,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协调发展。

  三、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科普活动的开展与传播

  (一)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0年的新春伊始,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爆发猝不及防地打破了春节应有的喜庆祥和,大家也听到了一个极少接触到的名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该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经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由国务院于2003年5月9日发布并实施。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国家治理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重大考验。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科技馆科普活动的开展与传播

  由于疫情原因全国科技馆都暂停对外开放,在天津科学技术馆党委的统一领导部署下,结合当时防控疫情的工作模式,天津科技馆规划拓展部全体员工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制定疫情期间的工作方案,为更多的公众,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打造出一档线上系列科普活动———科学向日葵。为了让线上活动顺利开展,总结了很多类似栏目的特点、研究栏目细节。最终,仅不到10天的时间,“科学向日葵”系列栏目于2020年2月14日在天津科技馆的公众号上发出了预告。2月17日,第一期“科学实验课堂”正式上线,仅仅是微信公众号的浏览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3000多人次。我们推出的天文课堂、张老师讲编程、科学家故事等栏目融入了歌曲、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尽最大的能力在这方小小的屏幕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虽然只是小小的改变,但却赋予了这些内容的不同含义,让科学向日葵在这个特殊时期嫣然绽放。

  1.科学实验课堂——足不出户,既能看也能玩儿

  为了让“宅”在家的孩子能够轻松学习科学知识,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中国科技馆发起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科学实验挑战赛。短短一周时间,全国百余家科技馆充分进行线上联动。天津科技馆也第一时间参与其中,发挥资源共享的科普主阵地的作用,利用场馆自身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天津科技馆的辅导员们在家“就地取材”,录制科学实验小视频在微信公众号上连续推出,打造线上的“永不闭馆”,让科技馆里的大大小小的科学课,在家也能做,进一步激发公民关注和参与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热情。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利用网络平台更好的发挥科普阵地的作用,引领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公众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氛围,可以用科学知识保护自己,将科学精神运用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之中。

  2.张老师讲编程——开启少儿编程之路

  学好编程就像掌握一门外语,能为我们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一样,当你学会一门程序语言,你就会发现你的世界从此与众不同……张老师讲编程,在疫情期间坐在家里,让爸爸妈妈陪同小同学们一同走进Python的世界,在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编程概念和技能,促进孩子灵活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体验不同知识点的价值和作用,进而增强学习这些知识的兴趣,让我们用信息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与学习。

  3.天文课堂——仰望星空,放飞梦想

  作为一门古老而又神奇的学科,一直吸引着人类并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在古代,人类就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仰望着灿烂的星空,璀璨的群星、悠悠的银河、弯弯的明月、飞驰的流星、奇妙的彗星,使人萌生了无穷的遐思,产生了探索宇宙的欲望!

  天津科技馆的天文讲堂系列活动从2000年开始举办,通过天文知识、宇宙发现、天体观测等话题的解读,让公众认识宇宙,仰望星空,感受天文学的美好与深邃,感受科学知识的严谨。每逢出现重大天象我馆都会组织开展系列天文观测活动,流星雨、金星凌日、国际观月夜等观测活动,公众可以在天文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专业的望远镜参与观测。

  2020年6月21日夏至日,中国迎来了境内十年来最具观赏性的天文盛宴———日环食。虽然疫情期间不能聚集,但是我们绝不会因此而让天文爱好者们错过这次盛宴。为了让更多青少年有亲临现场亲眼目睹这一罕见景象的体验,21日下午,天津科学技术馆、天津市天文学会、天津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夏至遇上日偏食”线上直播活动。

  与现场观测不同,直播通过天文望远镜实时呈现高清的太阳影像,同时邀请天文科普专家在线解读日食知识,答疑解惑,使没有专业设备不知如何观测的网友们,足不出户在家就能轻松乐享天象盛宴。新颖的观赏形式、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干货满满的直播间里,吸引了大批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4.科学家故事——致敬心中的英雄,传递正能量

  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同时又变革自身的伟大事业,科学家是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承载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心关怀我国科技事业和广大科学家群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爱国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创新精神是科学研究最鲜明的禀赋;求实精神是科技发展进步的原动力;奉献精神成就科学家高尚人格风范;协同精神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之必需;育人精神关乎科技事业长远发展。

  科学家故事板块,通过讲述科学家的小故事,让公众了解科学家们在求知道路上不懈追求、勇于探索和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的精神,弘扬和传播他们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不断取得重大科技领域突破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四、结语

  长期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不高、科研人员科普动力不足、科普图书引进多原创少等是我国科普工作的痛点和难点,与此同时,我国科普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科学教育如何从娃娃抓起、“互联网+”时代下的科普何去何从。

  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把科普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经过多年探索,我国科普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全球化使得我们生活的环境日益多样化,学习的社会性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科普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让更多不能够来到科技馆参观的公众,能通过各种途径“走进”科技馆,同身在科技馆的人同时享有共同的科普资源,甚至体验到更多的参与乐趣。

  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以真诚服务青少年为重点,更好发挥地学研究基地、科普殿堂的作用,科技馆人集众家之所长共同努力,定能把科技馆科普活动办得更好、更有特色,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刘文利.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非正规学习[J].教育科学,2007,23(1)

  [2]许黎辉.新时期科技馆如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1(4)

  [3][意]玛利亚·蒙台梭.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M].武汉: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