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实践研究

李蓝波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具体表现为:学生以任务为驱动,通过自主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主动的知识探索和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已被广泛采用,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对任务驱动理解片面、任务设定不合理、评价过于简单等。因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索任务驱动教学的任务设定、课堂实施、学习评价方法,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实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同时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建构主义

  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需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勤于实践,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是将所学内容隐含在任务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获取知识技能和体验情感。任务驱动教学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思维,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可以真正地完全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被广泛采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考虑的情况远高于想象,而不是简单地将任务丢给学生自学,如何更好地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还需要深入地进行研究。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学科发展时间并不长,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下,长期以来各中小学并不重视,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似乎仍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状态,由于学科特点,科目涉及范围广、学习内容和所需设备更新快,所以需要投入的资金量较大,但实际效果完全却不成正比,受益学生面也不广。

  1.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信息技术属于非考试和考察科目,学校、老师、学生各方重视程度都不够

  在中小学,每周最多一节的信息技术常规课真是少的可怜,很多课程内容根本没法展开,可这仅有的一堂课还被默认为是可上可不上的,只要学校或班级有任何其他需求,信息技术课可以马上停课为之服务,信息技术已经被默认接受可以不用完整地上课。

  (2)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是盲目的

  学生普遍认为,能上网、娱乐、下载、打字聊天就算会使用计算机了,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没有追求,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常常凭个人兴致,心血来潮想学就跟着课堂学一点,不想学也可以完全当没这门课,反正不考试也不考察,并没有系统提升自己信息技术水平的愿望,也难以体会信息技术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因此,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仅仅停留在基础水平上,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也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

  (3)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学工作无法倾注足够的精力

  据观察,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一般都身兼数职,教学并不是主要工作,每天除了教学之外,还有很多繁琐的与教学无关的工作,例如教务管理、电教维修、广播系统管理、各种考试系统管理……五花八门,因此,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教学,如此的现实环境,信息技术教师更不会花太多的心思在教学上,久而久之,信息技术教学就会被边缘化。

  (4)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实在太快,教材更新难以跟上时代的脚步

  信息技术软件更新速度几乎以年为单位,所运用的信息化技术也是三两年一更新,以机器人方面的教材为例,流行产品两三年更新一代,教材滞后于设备的更新速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还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不但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得索然无味。

  (5)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化严重

  深圳作为大城市针对信息技术设备和教育资源方面投入巨大,学生总体信息技术水平较高,但是以比赛为目的的投入也占了很大比例,学生的受益面并不广。另外,学生个人和家庭对信息信息技术的兴趣和重视程度不同,信息化的应用程度差异也很大,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是非常大的。

  (6)信息技术教育只重视信息技能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重视技能培养,对学生综合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考虑不够,一般的信息技术课堂以学习操作某些指定的软件或硬件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对技能方面的培养会作为课堂的主要目标,认为学生掌握技能即是提升了信息素养。

  在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首要任务,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阵地在于课堂,因此,重视信息技术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将有限的时间资源利用好,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是有利于信息技术课堂改革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已被广泛采用。但是,信息技术教育情况却依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信息技术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依然如故,细究原因,有多方面问题存在。

  2.当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任务设计过于随意

  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是通过学生主动完成老师设定的包含学习内容的情景任务来达到教学目的的,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信息技术学科,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被广泛采用,但却依然没有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任务设定过于随意,经常是为了任务而设定任务,并不具有科学性。据观察,这些任务一般具有这些特性:任务设定不具有全局、关联性;任务设定没有梯度;任务设定脱离生活;任务设定缺乏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任务没有进行分层设计等。任务设定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活动的主线,任务设定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随意设定的任务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学生自主学习过于放任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课堂中,往往会出现老师简单地设定任务之后,就由学生自由地完成任务,中间没有任何的组织和引导,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盲目无序地完成任务,老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时候只是简单地维持秩序或回答个别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最多只是被动地完成当下的任务。有时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可能早早完成任务无所事事,有些学生则可能觉得任务难以完成,就算分小组合作学习,但也没有实际的合作意义,整个课堂也是散乱的,慢慢地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磨灭了。

  (3)学习评价过于简单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好的学习评价方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应从多角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注重多元性评价和过程方面的评价,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评价方式非常简单,往往以学习结果评价为主,最常见的便是学生实践操作任务是否完成,学生的任务作品总体效果如何,然后老师按成果打分。除此之外没有过多的其他反馈,更没有其他方面的评价。信息技术科目在中学属非考试科目,本不受重视,在这样的简单的评价机制下,学生更提不起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中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课堂以任务为主线,将学习和探究的问题蕴含在学生的学习任务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完成任务中获得新知和提高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学生和教材,在设定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多种因素,在教学实施的时候灵活应变。总体上,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实施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准备工作

  1.研究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教材一般没有配套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体现在教材之中,教师在进行任务驱动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先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和脉络,为科学地设定任务和学习评价方式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教师在研究教材的时候,应与当下的环境相结合,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作合理安排。

  2.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依赖于学习者以前的经验,每个学习者都具有以前经历所形成的独特的知识结构网、信念和态度,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的时候需先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状态,这也是做好任务设计的重要前提。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主要研究学习者的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

  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能,其一是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开设信息技术课,在学校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其二,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学生在平常生活中由于经历和喜好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学习基础,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是好的任务驱动教学的基石。

  (2)了解学生学习偏好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点,因此,了解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偏好也很重要,教师在设定任务的时候可以投其所好,设定学生感兴趣的相关学习内容,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

  信息技术学科包含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学生所掌握的不同的信息技能差异会比较明显,教师在任务设定前需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避免任务设定标准单一,导致部分同学或无事可做,或难以企及。

  (二)任务设定的原则

  “任务”的界定:任务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任务可以是做一个表格,完成一幅图,做一个电子报刊,制作一个动画等,也可以是一个操作技能,例如,WORD的文本框编辑、PHOTOSHOP中的选择工具的使用等。总之,任务驱动课堂中的“任务”要承担起“驱动”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作用,“任务”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动力特征”,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在探索中学习,因此,只有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任务设计才是“动力型”设计。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设定是核心,任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因此,在做好教学前期准备工作之后,根据任务驱动的内涵,好的任务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任务设定应考虑全局性

  从宏观考虑,学生在中学阶段应培养哪些信息能力,掌握哪些信息技能,这是上级教材编写一直要考虑的问题,当教材内容确定之后到了学校的教学任务安排中,教师也总是要做好自己的教学计划,将学期或一段时间的教学内容做一个合理安排。因此,教师在设定任务的时候,应尽量站在全局观的层面去做一个规划,考虑一个阶段内教学内容的整体,在设定任务的时候考虑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前后关联的因素,对任务安排有整体的规划。

  (1)教学内容要考虑全局性

  在一定教学时段内,根据教学内容整体安排学习任务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整体的规划,让教学任务安排更科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FLASH多媒体软件的时候,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设定一个总体的大任务,完成一个大作品,将要学习的技能在穿插在这个大作品中,这个大作品任务将被切割成多个子任务,每次或几次课完成一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可以相当于是一场景的内容,每个场景的子任务还可以继续细化,逐步达到完成大任务的目标。学生在一次一次地完成小任务时既能逐步学习新知,又能体验到完成大作品的成功快乐,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导要考虑全局性

  新课标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在设定教学任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思考力、审美能力等,对学生信息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也是需要充分考虑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设定任务的时候考虑什么任务什么时候可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地合理安排,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任务设定应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人类对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教育更是不能脱离开日常生活种种,加之信息技术属非考试和考察科目,学生的常规思想是会认为这个科目并不重要,如果学习的内容还不能应用于生活,学生自然毫无激情可言,更不知道学来做什么用,学习积极性会严重打折。

  因此,教师在设定任务的时候应从常见的信息处理任务着手,例如:编辑一些文章,统计班级分数,制作一张贺卡、一个广告等等,从学生的身边学习和生活出发,学以致用,保持兴致勃勃的学习状态。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任务可以与其他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本来就不是新鲜的话题,教师在设定任务的时候,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来协助其他学科教学,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其他学科内容,体会更直观、更高效、更开放的学科学习方式,感受信息技术的巨大魅力。例如,学习搜索引擎的运用时,可以和生物教学合作,布置的搜索任务是相关生物学科中需要掌握的内容,学生在课堂学习科学运用搜索引擎完成生物知识的搜索,既掌握了生物知识,又学会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2)任务可以帮助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中一个标志就是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习,因此,合适的情况下,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可以是服务于其他学科学习的任务,可以帮助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制作地理学科知识的幻灯片与同学分享,不但需要掌握幻灯片制作方法,更要学会运用网络资源来学习学科知识;再如:学生学习音视频软件剪辑任务时,任务可以是为音乐舞蹈课准备素材。

  (3)任务可以解决生活问题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生活问题,为日常生活提供方便的例子数不胜数,教师在设定任务的时候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可以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任务设定要有合适的梯度

  所谓梯度,就是说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由简入繁,由难到易,逐渐加深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教师设定任务的时候不要根据教材规定的内容直接生搬硬套地设定任务,假如一入课堂在任务难度或任务量上便给学生来个下马威,让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致严重受挫,教学效果自然是要打折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切忌一开始的时候学习任务难度过大,或者任务过重,难以完成,好的任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逐渐适应学习内容,慢慢将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4.任务设定应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应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设定的任务切忌过于死板,甚至相当于一般的课堂练习,学生只要完成规定动作即可,这样的任务缺乏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学生做来枯燥乏味,就算能完成任务,也只是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设定任务的时候应注重任务的开放性设计,让学生有更多自主的空间,这样既可以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考力等。

  例如,在学习WORD文本框的时候,除了引导学生掌握文本框的基本操作技能之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版面设计的任务,如单页文章排版、电子报刊设计等,这样的任务具有开放性,学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既能巩固基本操作,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5.任务设定应有层次,可以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

  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中,学生差异化特别明显,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别很大,教师在设定学生学习任务的时候,如果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差异,在设定任务的时候做单一的要求,必定会让一部分学生觉得不适合,甚至无事可做,这一部分学生在当次任务中就会没有学习动力,更谈不上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设定任务的时候应考虑学生差异,设定适合不同层次学习者的任务,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个教学案例中的任务设计:

  在学习PHOTOSHOP中羽化工具的使用时,教师先讲解羽化的基本操作,然后布置相关任务给学生进行巩固和探究性学习,任务设定如下:

  ·基本任务:用羽化方式合成两张或多张图像,使合成的图像效果美观、自然、和谐。

  ·探究任务: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探究羽化的参数设置对羽化效果的影响)

             1)属性栏的羽化设置怎么用?

             2)羽化值的大小对羽化效果有什么影响?

             3)同一个选区可以多次羽化吗?多次羽化对羽化效果有什么影响?

  ·拓展任务:尝试删除羽化选区,看看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以上的任务安排分三个,难度和要求逐渐递增。第一个属于基础型任务,全体必须也能完成;第二个探究型任务要求有所提高,希望学生尽量参与但不要求都能很好地完成;第三个是拓展型任务,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完成。

  如此任务设计在难度上具有梯度性,任务内容有层次性,也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任务更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更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学习内容。

  (三)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实施过程其实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应巧设情境,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个的任务当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任务驱动课堂实施应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

  1.在情境创设中呈现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一步,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与技能互相结合的学科,单纯进行知识传授或技能培训,对于非考试科目来说,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因此,课堂中好的情景创设,为学生营造轻松又有吸引力的课堂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的基石。

  任务与情景是息息相关的,情景为任务服务,有了情景的烘托,教师自然地引出任务,使学生明白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明确目标。

  信息技术课堂的情景创设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创设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情境

  目前信息技术学科与考试无关,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最好的兴趣激发点就是能为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因此,在课堂中引入日常学习和生活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技能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例如:在学习PHOTOSHOP图像调整的时候,可以将常见生活照调整作为课堂引入口,这就创设了学生可以自主P图的生活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探究性情景

  创设探究性情景也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常见的课堂引入方式,探究性情境通常在上课开始就抛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也具有征服的欲望,总是渴望解开眼前未知的谜,在课堂教学中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循序渐进的,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能解开的谜,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欲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探究性自主学习。

  (3)创设实践操作情景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以实践操作为主,各种常用软件的学习,例如OFFICE办公软件、FLASH动画设计、PHOTOSHOP图像设计,还有一些其他的音视频软件等,都属于软件技能实践操作型学习,因此,在课堂中创设实践操作环境,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操作,是比较常见和实用的模式。

  (4)创设活动情景

  课堂离不开活动,在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课堂中,活动可以是多样的,如自由讨论型、辩论型、游戏比赛型等等,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造自由自主的多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综合能力。

  例如:在设计机器人拔河的课堂中,就非常适用活动情境,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分别完成自己小组的机器人程序设计、组装和调试,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机器人拔河比赛,这样的课堂通常学生兴致高涨,会想尽办法去完善自己的机器人,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2.通过任务分析引出需解决的问题

  情境创设好之后,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就需要开始分析任务了,这时可以由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了解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解决哪些问题,分几个步骤,需要什么素材,查阅什么资料等等。分析任务也是课堂中的关键环节,分析任务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晰更有条理地去完成任务,找到任务的关键点,而不是盲目进行。

  3.在自主学习中解决问题

  针对以上的提出需要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探究性或实践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也可以自主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与周围的同学讨论、互助,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生一起给予引导,对于比较快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给予更高级的任务。总之,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把控课堂,善于应变,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适合的引导。

  4.在评价反馈中总结经验

  既然给出了任务,就要检查任务完成的情况,学生的评价方式具有多样性,根据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时候,要有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评价机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评价情况总结反思。此外,教师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课堂学习调查,或者让学生总结一下课堂学习心得和感受,为以后的改善课堂学习提供更好的依据。评价学生必须要有科学的评价机制,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评价的方式和原则。

  (1)评价方式

  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要着眼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分三种方式,一种是课堂口头评价,一种是过程性评价,一种是结果评价,在任务驱动课堂,这三种评价方式都很重要。

  一是口头评价: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课堂中的口头评价的重要性,认为这种随口说的评价对学生没有太大影响,其实不然,学生在任务驱动的课堂中,对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非常在乎,因此教师在应抓住课堂观察,一方面尽可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当发现学生有不恰当做法的时候给予提示,课堂口头评价最大的优势是及时。

  二是过程性评价:在任务驱动课堂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更能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多方面的表现,更关注内因存在,可以从根本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的成因,因此,过程性评价更有针对性,教师根据评价可以更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是结果评价:这是普遍采用的也是必须有的评价方式,即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结果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

  (2)评价原则

  好的评价方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探索精神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教师对学生有以上三种评价方式,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为了让评价更有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任务驱动的课堂应遵循以下几个评价原则。

  一是多元性原则。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评价内容应多元化,既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又不局限于教学目标,对学生信息素养各个层面进行全面评价,尊重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关注学生不同得智能类型的特点,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引导、开发学生的不同智能,帮助学生扬长避短。

  二是发展性原则。

  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在其成长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为适应这种变化发展,就必须使评价呈动态型。评价的发展性原则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及时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过评价反馈调整并改进教学。

  三是鼓励性原则。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尽可能以鼓励为主,发现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并及时鼓励,并善于挖掘学生的优势让其充分发挥,鼓励性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树立学生的自信。

  以下是一次PHOTOSHOP课的课堂评价表格,该评价关注课堂学生的学习过程性和结果,在评价内容上比较细致,能充分了解的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体现了多元、科学、积极的评价特点,为帮助学生进步提供了较完善的评价信息。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学习过程评价

上课准时

A

B

 

 

上课认真

A

B有时开小差

C不太认真

 

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A积极主动

B按要求完成

C应付式

 

是否跟上课堂节奏

A很轻松

B刚好

C跟不上

 

有无与同伴讨论学习

A

B

 

 

是否与同伴互助学习

A

B

 

 

学习作品评价

是否完成综合作品

A

B完成部分

C完全没有

 

主题

A鲜明

B一般

C不明确

 

素材选取

A恰好

B有点牵强

C不符合主题

 

构图

A合理

B一般

C不合理

 

颜色

A协调

B一般

C不协调

 

创意

A

B一般

C没有

 

总体效果

A优良

B一般

C较差

 

         

 


三、中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课堂的实效及反思

  教学实践研究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能得到锻炼,更愿意进行协作型、互助型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

  (一)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课堂实效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的第一步就是呈现任务,当然课堂的学习目标也就蕴含在任务当 中,学生明确任务之后,也就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课堂节奏导向明确,不含糊,更高效。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其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情景创设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了要设置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其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明确任务目标之后,学生可以或互助、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或完全自主地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中掌握新知,避免了刻板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三,任务驱动模式注重科学的评价,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会非常期待老师给他一个客观的肯定性的评价,教师在评价的时候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在任务的驱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尽量让学生自主地完成任务,课堂减少了满堂灌式的讲述,教师以引导、帮助解决问题为主,课堂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学习内容,有条有理地学习,并完成任务。

  4.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课堂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大大地减少了教师的思维模式对学生直接灌输的机会,课堂更具开放性,学生的思维得以自由拓展和发挥,不被约束,所以在设计作品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更能标新立异,更具创造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也有更多的施展空间。

  5.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课堂中,有些教学内容适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机器人实体教学,这种合作型的学习方式,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有些教学内容则更适合个人独立完成,即便是独立完成任务,据课堂观察,由于是学生自主性学习,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互助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更愿意与同伴进行讨论学习,以促进自己的任务完成。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清楚了解学生和教材;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考虑任务的科学性,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的任务可做;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注重多元化评价方式,而不是单一只看学生的学习成果。正是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以保持,学生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

  (二)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反思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但要求教师课前准备非常充分,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准备资源,设计课堂,设计情景任务,设计评价方式,还要求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科学评价和反馈,工作量非常大,对于一个普通老师,不可能独立做到长期如此进行教学,只能尽量优选教学内容,课前精心准备,课后认真总结,方能达到预期。

  如果要尽量扩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优势,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贯彻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同课教师应加强合作,联合备课,做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长此以往,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一定会有实质性的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的培养也会有所突破,也将改进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倪华,张文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3]姚丽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J].陕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4.

  [4]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

  [5]肖青书,刘孝文.我国信息素养评价及其标准现状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8.

  [6]王卫芬.浅谈信息技术评价改革[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5

  [7]黄冶斌.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5

  [8]苏静.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9]满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10]王平平.表现性评价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选自中国科普教育论文集(2018年)·课程篇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