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2022年第一次秘书处工作会议在云上召开

  2022年5月8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秘书处工作会议在线上举行。专委会秘书长杨多文,常务副秘书长张军霞,副秘书长褚建勋、黄子华、陈柳岐、程天强、杨培仙,学术秘书窦冰凌、张燕宁、池慧泓、吴一波和何勇参加了会议,专委会委员杨鹏斌应邀出席了会议。与会人员分享了各自主持的工作,并对专委会今年下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会议由杨多文主持,他引导大家学习了《关于印发<2022年度科普中国选题指南>的通知》《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科普中国创作出版扶持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中国科协决策咨询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希望从中能到启发,打开思路。他指出,当前考虑到疫情实际,在专委会层面需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本协会学科背景广、学术层次高的人力资源特点,对照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提出的项目选题指南,开阔视野策划选题,或坐在家里搞科普创作,或在线科普培训、科普讲座,或在线搞调查研究,辅以必要的实地调研等,关注科协系统各类项目招标信息并积极组织人力投标,力争在“科普中国”“科创中国”“智汇中国”方面有所作为。

  马娟娟介绍了专委会推荐出版的中国航母科学绘本系列之《舰长的一天》被列入全国妇联2022年全国家庭亲子阅读导读书目和第二届“童阅中国”原创好童书年度百部书目情况。另外,与国防科普委员会的合作进一步加深,深海探索相关选题系列丛书项目已完成申报,作为广东省重点选题通过。上半年还协同江苏科协等地方单位开辟了新的国防科普教育、海洋科普教育专栏和专题。2022年4月23日,第二届水下无人系统挑战赛在北京举行,因疫情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实现了教师培训等组织活动保障了决赛与国际选拔赛的顺利举办,该赛事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主办,专委会和国防科普委员会等承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等作为指导单位,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学会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分项赛。下半年推进下一届赛事的组织工作,计划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作为计划重点引领示范。另外,国防科普教育针对领导机关和青少年科普工作将进一步深入。策划开展国防科普教育图书赠书活动,不仅可以满足部分学校需求,也可以和科普协会党支部活动相对接,打造协会品牌书单。建议在八一建军节举办新书发布、论坛、与军事革命博物馆等军事场馆及线下军舰开放日等单位和活动协同起来,形成联动效应。

  陈柳岐介绍了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开展情况,该比赛原计划在全国设立分赛点,但迫于疫情,转而开发全方位视频监控在线考试系统,实现8000多人在线完成决赛。在赛事进行过程中,针对部分老师进行了科普和科幻创作方面线上培训,获得了不错的反馈,希望进一步发展到线下。同时出版第八届获奖作品,接下来希望能够申请省级出版物。陈柳岐指出,下一步工作是协同教育部做好赛事调研组织和评估工作,同时申报下一届赛事。希望下一届比赛能够得到更多地方单位协助,让这项赛事在每个省都能落地开花。此外,科普研学工作由于疫情基本停滞,另外一些科普教育课程研发正在筹备中,等疫情稳定之后线下进行。另外还在进行2022年中国科幻大会、中关村科普科幻创作论坛等活动的筹备工作。

  杨鹏斌介绍了第五届、第六届中国科普教育论坛筹备等相关情况:正在科普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方面策划一些活动,期望与安徽协同举办“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学术会议,打造科普中国智库论坛分论坛。希望和各大媒体合作宣传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动员宁夏当地每所高中都参加,培养更多科普人才,在此基础上扩大科普原创资源库。“第五届中国科普教育论坛”征文270多篇,将择优出版文集。计划分两个会场在不同时间举办:银川主会场:第五届中国科普教育论坛暨中西部“双减”背景下科学教育研讨会;深圳分会场:第五届中国科普教育论坛暨“粤科普”平台研讨会。“第六届中国科普教育论坛暨首届中西部双减大会”获宁夏科协学会学术交流项目立项,计划与第五届同时举办。专委会继续协办“典赞2022宁夏科普作品创作与传播大赛”,协办内刊《宁夏科学传播》《宁夏青少年科教导刊》各4期。专委会协助完成“典赞2021宁夏科普作品创作与传播大赛”后续工作(证书印制、奖金颁发、在线颁奖)全部完成,推荐专家承担宁夏科普系列(初级到高级)职称评审工作。

  张燕宁介绍了由长江生态基金会(CCF)资助、专委会指导的“小豚大爱,我们生活在长江 长江生态系列科普”公益教材已开发完成并在江苏进行公益推广,目前已经在30多所学校公益授课,预计在2022年出版。《江苏常见野生动物图鉴》入选江苏省“十四五” 时期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将于2022年12月出版;南京地铁科学号江苏生物多样性(动物篇)科普影像展于4月22日正式在南京地铁4号线“地铁科学号”开展,预计展出1个月,之后将在南京图书馆等精品图书馆进行巡展。此外,南京守望自然科普中心还制作了长江生态脉络系列精品课程,利用在线、进校园和户外方式等方式,给中小学生科普相关知识。下半年计划完成与江苏省动物学会、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合作开展的四期青少年“英才计划”学习指导。另外,希望能带领学生“走出去”进行研学活动。

  窦冰凌介绍了学生生涯规划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情况,指出利用该项技术可以使很多孩子了解自身的性格以及天赋。另外,窦冰凌还强调要加强创新智库建设,目前正在出版创新创业教育相关书籍。

  黄子华介绍了由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资助的“心·希望工程”项目进展,“心·希望工程”主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灵成长,旨在通过心理讲座、心灵小屋、心理筛查平台等给孩子们带来心灵的温暖。黄子华希望这一模式可以在全国推广。黄子华还介绍了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情况,认为这一赛事参赛人数众多,在国内外影响力巨大,专委会可以发动专家辅导一些参赛选手,培养科普相关人才,传递科普理念。

  程天强认为儿童主题乐园是一个综合性的空间,可以利用空间换资源,在乐园内进行消课或开展各类活动。 

  张军霞介绍了专委会推荐、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小学科学探究实践指南》系列,该套书与人教社小学科学课标教材配套,已出版2册,目前已经申报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优秀图书。张军霞带领与会人员研读了《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指出了该方案的工作目标、基本思路、重点任务等,建议专委会可以组建起科学家顾问团队,参与编写科学教材等工作。 

  褚建勋介绍了参与《方案》先期院士专家论证会的有关情况,指出后期专委会或可在贯彻落实《方案》过程中在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方面有所作为。

  会议研究并形成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杨多文做了总结性发言,充分肯定了各位同仁的发言。他指出,尽管疫情原因导致既定许多线下活动都被搁置,但大家克服困难开展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喜可贺。今后专委会秘书处同仁除了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以外,还应主动服务各位委员,保持委员会内部信息互通,发挥专委会层次高、专业广的先天优势,寻找一些坐在家里或在线上能做的事情,如课题申报、科普创作、课程设计、在线培训、在线讲座等,促进下半年取得更好的成绩。

  (柯惠瑶 撰文)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