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科 普 教 育 专 业 委 员 会

2018年工作总结

  专委会于2017年9月17日正式成立。2018年是正式起步的一年,一年来在协会领导的关怀下,全国各地的委员群策群力,排除万难,发扬“有条件上要,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和“特别肯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组织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会员由初创时期的80几个发展到280几个,省市区有当初的16个发展至21个,为专委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资源。2018年9月17日专委会成立一周年之际,专委会在京举行了座谈会,梳理了一年多来专委会的工作成绩,对优秀团队和模范标兵进行了表彰。科普教育永远在路上,一岁的专委会蹒跚学步,非常稚嫩,在协会和兄弟专委会同行的支持下,专委会利用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服务社会、服务自身会员成长,万里长征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为做好年度总结和未来规划,专委会秘书处先后于11月2日和16日召开了两次工作会议,充分听取多方面意见。现简要总结如下,供协会领导参考。

2018年工作总结

  一、组织建设

  1.组建科普项目中心、科普培训中心和科普创作中心(筹备)。

  2.会员从当初的80几个发展到280几个。(筹划拟定增补委员方案。)

  二、服务社会

  1.系列科普教育活动:

  (1)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中心共建精准成才实验室,连续开展了15次“永不落幕的科普周”公益科普活动。(江俊)

  (2)与有关教育部门合作,启动了“中国梦·航天情”航天成就科普知识校园展览及“天天爱学习”杯“我的航天梦”主题征文活动。(张旭)

  (3)“科普作家”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家,做科普讲座,扶困济贫。(星河,孙正凡,庞之浩,李大光,星河,霞子,东子,陆琳)

  (4)“奇妙科学之旅”系列科普亲子活动。(程天强)

  (5)联合举办“中科小海军”海洋与国防科普教育研学活动。(马娟娟)

  (6)联合举办“STEAM教育:合肥在行动”。(杨多文 程曦 万丽云)

  2.项目承接,获20万元课题经费(与安徽科普作协和中国科技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合作):

  (1)中国科普研究所委托项目“大学科普教育资源研究”。(杨多文张燕翔)

  (2)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委托项目“真实的古代战争——大学生科普创作沙龙”。(杨多文钱斌)

  (3)中国科协学会部委托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科普绩效评估实证研究”。(汤书昆杨多文)

  (4)申报中国科协发展战略研究院招标项目“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育测评和条件分析”(未果)。(杨多文)

  3.会员单位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设立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云日杯”。(黄子华)

  4.策划并联合协办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专题论坛“科学教育与人类未来”。(褚建勋汤书昆)

  5.策划几项科普活动,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寻求契机:

  (1)STEAM 合肥论坛:大湖创新名城 综合科学中心 科普教育高地。(杨多文 万丽云)

  (2)科学大院:“量子馆”。(杨多文程曦)

  (3)量子号·一带一路科普行。(杨多文程曦)

  (4)永不落幕的科普教育月。(杨多文刘高威)

  三、服务会员

  1.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逐步搭建起专委会网络平台,建设中小学教师发展网络资源,探索开展在线培训和在线活动的途径等。(张军霞)

  2.接待云南省科普考察团。(杨多文 杨璐)

  3.出品科普作品:

  (1)多种文字出版四大发明系列绘本(浙江教育出版社)。(汤书昆)

  (2)出版《大学科普:当代大学生科普教育资源》(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8)。(董光璧 杨多文 张燕翔 黄蓓 等)

  (3)出品AR恐龙益智扑克(两幅)。(张静明)

  4.策划选题组稿:

  (1)立项“学生掌指科普读物丛书”(12种)。(杨多文 李朝明 )

  (2)策划若干后备项目:

  中国科普教育资源丛书(30种)(杨多文程天强)、“四维中国”丛书(4种)(杨多文 赵建东)、芬兰版未来学科普丛书“pear to pear 系列”。(杨多文 李宪奇)

  5. 召开一周年座谈会,并表彰9家模范团队和12个标兵会员。(杨多文 李正福)

  6. 策划第二届“科普教育与创作”论坛并组稿60多篇,其中48篇入选年会;编辑出版《新时代 新模式: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18年会“科普教育与创作论坛”论文集》。(杨多文 李正福)

2019年工作计划

  专委会在2019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为未来三年规划的实施开好局:

  一、组织建设

  1.招聘实习秘书,以充实秘书处人力。(杨多文)

  2.完成三个中心(科普项目中心、科普培训中心和科普创作中心)组建工作,并投入实际运营,逐步探索造血机制。(程天强张军霞 黄子华)

  3.发展会员,实现全国各省市全覆盖,并力争向国外延伸;增补部分委员,扩大专委会一线教师的比重,以壮大专委会在教育界的组织力和影响力。

  二、服务社会

  1.科普活动:

  (1)进一步扩大“永不落幕的科普周”战果,在全国东西南北中布点开展“永不落幕的科普教育月”活动,为打造“科普示范学校工程”积累经验。(杨多文刘高威)

  (2)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实验中心等机构共建“量子科普教育基地”,力争打造成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同时推进“量子号·一带一路科普行”项目。(杨多文程曦)

  (3)与有关机构合作开展以“太阳”为主题的移动科技馆系列微型展览活动。(程天强)

  (4)继续与兄弟专委会联合举办“中科小海军”海洋与国防科普教育研学活动,扩大影响,同时策划相应产品编创制作项目。(马娟娟)

  (5)与有关兄弟学会和机构联合举办“STEAM:合肥论坛”。(杨多文 李正福)

  (6)继续跟进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扩大“云日杯”的社会影响力(黄子华);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平台建设。(程曦)

  2.课题项目:

  (1)编制若干反映科普教育资源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等相关研究课题,向社会发布征集社会力量(尤其是中小学老师和教研员)参与研究;同时研制我国科普教育发展蓝皮书,积极为国家科普教育理论研究和资源建设建言献策。(尹霖李秀菊)

  (2)继续与有关单位(安徽科普作协和中国科技大学科学传播系、传播中心)等合作承接项目,并扩大战果:完成中国科协学会部委托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科普绩效评估实证研究”(汤书昆杨多文);提升“大学科普教育资源”课题成果水平,争取“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育测评和条件分析”项目升级(杨多文)。

  (3)联合有关单位,组织团队承接诸如STEM教育教材研制、装备标准研制、STEM师资培训、科技辅导员培训工作等相关项目。(黄子华)

  (4)密切关注科学课程改革,针对当前科学课教师奇缺的情况,在诸如教师继续教育等方面发挥专委会智库作用:或者联合教育系统举办教师培训,或设法征得教育行政的许可,对科普教师开展认证工作,以规范化教师队伍的门槛。(张军霞李正福)

  (5)编制发布《向青少年推荐的50本优秀科普教育读物》,适时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良好阅读。(杨多文 张军霞)

  三、服务会员

  1.进一步丰富完善专委会网络平台,研发中小学《科学》相关课程资源,探索在线培训和在线活动的途径等。(张军霞)

  2.做好科普选题策划和组稿创作工作;同时做好优秀科普作品推荐和评审工作:

  (1)策划编创出版“学生掌指科普读物丛书”(12种)(杨多文 李朝明)

  (2)策划编创出版国庆70年献礼作品“四维中国”丛书(4种)(杨多文 赵建东)

  (3)与芬兰国家未来学学会共同策划“芬兰未来学丛书”“pear to pear 系列”,并组织编辑翻译出版(杨多文 李宪奇)

  3.召开专委会成立两周年座谈会,表彰一批科普教育先进典型(杨多文):

  (1)十佳科普教育老师(含科技辅导员);

  (2)十佳科普研学指导老师;

  (3)十佳科普小作家(中小学生);

  (4)十佳科普教育辅导员(大学生);

  (5)十佳科普教育项目(活动);

  (6)十佳科普教育团队;

  (7)十佳科普教育示范学校;

  (8)十佳科普教育基地。

  4.策划第三届“科普教育与创作”论坛。(杨多文 李正福)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

  2018年11月16日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