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维权专刊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 > 时事 > 人民教育出版社维权专刊原创教材出版社走出主动维权第一步
|
■受访人陈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心副总经理、总编辑) |
| □采访者王东(商报记者) |

2011年4月,人教社召开社店联动会
□作为一家原创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编写教辅方面有哪些其他出版社、民营公司无法企及的优势?
■人教社是一家从事教材研究、编写、出版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拥有基础教育全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员和编辑,他们拥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素质、独到的教材教辅编写理念和扎实的编辑功底,也具有多年的组织编写一流教材、教辅的丰富经验,建国以来十套的教材编写经验铸就了人教社编辑历代传承的职业精神和素养,对新课改教材的全程参与、对一线教学实际的深入了解以及与广大师生的随时沟通,使人教社的编辑人员对新课标教材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加直接,他们更了解教材内容还有哪些不足,并知道如何通过合适的练习来弥补这些不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此前我们也调查了市场上其他未授权或侵权的配人教社教材编写的各类教辅书,除开那些质量确实粗制滥造的产品,即使是内容和编校质量相对较好的产品,也存在对人教版教材教育理念理解和运用存在差误的问题,在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上同人教社出版的教辅产品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由人教社编写的配本版教材的教辅,确实在同类产品中是一流的。
□人教社此前出版的教辅产品有什么样的特色?
■广义的中小学教辅材料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教辅材料载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图书类教辅、报刊类教辅、数字产品教辅等;根据教辅材料与教材的关系,可以分为基础类教辅、提高类教辅、课外阅读类教辅等;根据教辅材料对教学辅助的不同特点可以分为“讲、练、考”三类,即讲解类教辅、练习类教辅、考试类教辅等,也可以分为同步类教辅、评价检测类教辅、专题探讨类教辅等等。
经过多年时间的积累,人教社根据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开发了多种类型的产品,其中包括除报刊类教辅以外的各个品种,如基础类教辅、提高类教辅、课外阅读类教辅;讲解类教辅、练习类教辅、考试类教辅;同步类教辅、评价检测类教辅、专题探讨类教辅,以及配合地方课程开发的教辅,总品种已超过2000 种,初步做到了规模开发具有人教社特色的、有市场用户针对性的教辅产品。
例如,我们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国试书业和紫峰集团合作开发的《学考对接》就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品种,编者把教材的“学”与国试的“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对考试大纲的理解融汇到教辅的编写当中,这就形成了“学考对接”的特色。我们也请到了全国各地一线的优秀教师和教研员,共同打造了《同步轻松练习》、《新教材新学案》这样获得行业好评的产品。为了保证教辅内容更好地体现教材编写者、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我们还采取了双主编制——即由人教社学科编辑室的相关编辑和一线优秀教师、教研人员共同担任教辅图书的主编,并通过这种方式编写了人教版的精品教辅“同步解析与测评”丛书。
□人教社在教辅维权方面的努力对于人教社的教辅业务是否有促动?
■在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市场维权行动之后,人教社教辅的市场状况逐年好转,相关品种的销售一直保持了稳定的增幅。
更为重要的是,人教社的品牌价值开始显现其市场意义:一些市场状况和品牌美誉度比较高的民营出版商开始与人教社展开合作,各省出版集团也意识到教辅版权问题的重要性,在版权授权方面与人教社展开了合作。很多发行集团在编制教辅目录前,把配人教版教辅是否取得原创出版社授权作为上本省目录的前提条件。地方教育部门在这方面的观念转变是最明显的,他们提出要求,希望将人教社的教辅产品进行改编,增加地方特色,使其更加适合当地教学要求。
□人教社对于教辅业务今后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期望?
■今后人教社一方面要加强宣传,一方面也要通过法律手段强化维权工作。
在加强宣传方面,我们一方面注重市场调研,创新营销方式,尝试设立人教版教学资源研发、实验基地。另一方面整合渠道,实现销售平台和推广服务的结合,发挥人教社教辅的品牌优势、产品优势、科研优势、合作优势,形成具有人教特色的教辅资源产品营销模式。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时候曾经表示,将会在近期出台文件对教辅出版资质进行限定,目前发改委也在组织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进行教辅价格的调研,而今后教辅出版准入门槛的设立,将会对原创教材社经营教辅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最近我也了解到陕西省有一个本版教辅维权的诉讼已经取得了成功,而这更坚定了人教社通过法律手段维权的信心。
当然,维权并不是排斥合作,其实此前人教社已经与金星书业、志鸿集团开展了教辅出版方面的合作尝试,主要也是考虑到让市场更有序,让优质教辅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规范的产品。
今后,人教社希望多层次发展自己的教辅业务,先出版几套精品的母本教辅,并通过与地方合作开发出更适合当地需求的特色化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地方教育市场对中小学教辅产品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