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书评

肖甦:十年磨一剑,挚爱铸承诺

——孙孔懿教授《苏霍姆林斯基评传》书评

时间:2020-11-24

  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和教育思想体系对中国教育界影响巨大。这位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信念崇高,教育实践丰富,教育著作等身,虽英年早逝,但留下了50多部教育专著、600多篇论文和1 500多篇寓言故事。他的著作语言既通俗易懂又富有深刻哲理,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深受读者喜爱。苏霍姆林斯基的绝大多数著作已被翻译成中文出版,数量超过40种。就外国教育家汉译名著在我国的出版发行而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译著无论从翻译种类上还是发行数量上都无可争议地占据首位。

  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与实践体系的传播与研究已有近40年历史。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著作的研读、对其教育理念的推崇和对其教育实践的创造性应用一直积极而广泛。在教育学术界,关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探讨题材丰富、数量众多,学术专著、专题文章、读书笔记、学位论文等等色彩纷呈。在中国知网中输入“苏霍姆林斯基”进行分类检索,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的超过40条,作为学术文章标题出现的有570条,作为研究主题出现的超过10 000条,作为参考资料出现的近25 000条,而在全文中出现的超过10万条。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学术界还未有一本自己撰写的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传记性著作。值得欣慰的是,今年年初,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江苏省教科院资深研究员孙孔懿先生的《苏霍姆林斯基评传》,而且,孙先生是花费十二年时间、用一部60多万字的长篇巨著填补了这一空白。 

  “十年磨一剑”,这句成语用在孙先生这里十分贴切。记得大约是在十余年前的一次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国际会议上,我应允帮助孙先生做翻译,向前来参会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苏霍姆林斯卡娅院士请教、咨询问题。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孙先生拿着记事本,逐条地向卡娅女士询问关于苏霍姆林斯基年轻时代的一些细节,甚至精细到要确认,苏霍姆林斯基究竟是哪一天入党?——因为现有资料里时间表述不统一。我感慨于孙先生治学的严谨细致,也为他的宏伟计划而担忧,——他明确告知卡娅教授,准备用十年时间写一部关于她父亲的传记——如此寻史实、抠细节的节奏与风格,十年,可行、可持续、可完成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孙先生如约兑现了诺言。《苏霍姆林斯基评传》内容丰富,史料充盈。尽管孙先生不能用俄语或乌克兰语查阅资料,但这不妨碍他倾注巨大精力收集、整理已有苏霍姆林斯基中文译著和研究文献。这期间,他多次参加国内召开的关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的国际研讨会,参观积极践行苏氏教育思想的中小学,接触一线教师和校长,观察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对学校师生的影响。而作者专程赴苏霍姆林斯基故乡的考察之旅,为理解历史的、真实的、个性的苏霍姆林斯基及其教育思想与实践,增加了丰富而宝贵的直观感受。在系统梳理、细致消化、通读精读、不断思考感悟的基础上,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史料、细腻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丰满鲜活的苏霍姆林斯基形象。

  十余年时间,60余万字的篇幅,70岁高龄的作者,数百万字的资料!没有人强求,没有人催促,没有人诱惑,孙先生全凭自己对苏霍姆林斯基真挚的热爱、无限的敬仰,全凭自己的求索精神和坚韧毅力,默默中完成了我国第一部苏霍姆林斯基基评传的撰写。在致敬、称颂、推介作者的精神与壮举的同时,我更希望和广大读者一道,静下心来,带着钦佩和敬意仔细品读这个大部头传记。一如苏霍姆林斯基众多作品本身的通俗易懂和引人入胜,我认为,孙孔懿先生的《苏霍姆林斯基评传》也将于朴实无华中引人入胜地引领读者走近活生生的苏霍姆林斯基,走进这位世界教育大师的人道主义精神殿堂,以及闪烁其人格魅力和生命智慧的教育宝库之中……

相关阅读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