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第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学习了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因此可以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顺应性的建构,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向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研究. 从学科核心素养来看,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等素养. 其中,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教学时,可以起点低一些(从具体数值引申到字母),并结合熟悉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推导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实例、结合图形,帮助学生在推导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过程中,提升数学运算素养和直观想象素养,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让学生领会等差数列前 n 项求和的思想方法,提升逻辑推理素养和数学抽象素养.
(3)在探索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分析、综合推理的能力,让学生领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4)结合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学会用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求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简单应用,教学难点是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详见附件.
上一篇:
2.2.1 等差数列的概念(第2课时)
下一篇:
2.2.2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第2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