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主题二

5-2-4 案例:让安全事件不再可怕

时间:2019-08-12

  一、新教师的困惑

  我是一名刚毕业的新教师。有一天,班主任老师请假,在我带班期间,一名叫天天的小朋友被另一个小朋友突然推倒,导致牙龈出血。看到满口是血的天天,我当时有些紧张,保育老师立即打电话叫来了保健医生,为他处理伤口。下午孩子奶奶来接时,天天小嘴肿了起来。我跟奶奶大概说了一下,奶奶当时表示很理解,但晚上我却接到了天天妈妈的电话,态度很恶劣。连续几天我的心情都非常糟糕,而且孩子的父母和奶奶见到我后都是不理不睬的,这让我很尴尬,也有点气愤!

  二、老教师的解答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保障孩子的一日安全是重中之重。遇到类似情况时,大部分新教师常常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或者埋怨家长无理取闹。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老教师身上,家长也许就会是一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对于这种安全事件,老教师通常会怎么处理呢?会有哪些流程?我们一起来分享。

  (一)处理轻伤的基本流程

  1.通知保健医生

  新教师在处理一般安全事件,如流鼻血、擦伤等时,首先不要慌张,先判断一下孩子的伤情,看看是否自己能处理。如果自己没有把握,就尽快带幼儿去保健室,让保健医生处理。

  2.伤口处理与一日护理

  保健医生处理好后,要向医生咨询后期的护理。如:是否能碰水?是否要禁止剧烈运动?多长时间需要再次消毒?……帮助幼儿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3.了解事故的具体情况

  向受伤的幼儿和其他幼儿全面了解受伤的经过。该教育的教育,该弥补的安全隐患及时弥补。

  4.告知家长的方式

  对于一般安全事件,教师不必当时就打电话给家长,因为这样会造成家长的恐慌,也不利于给新老师一个反应时间。可以选择在放学时,将该幼儿的家长留在最后,详细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老师的处理情况。如果是祖辈来接送的,一定要在晚上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防止老人表达不清楚,产生误会。其中新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5.后续的关怀

  事情发生后,新教师不要认为这件事情已经结束了,要继续关怀该幼儿,消除个别家长内心有可能存在的猜忌。

  (二)处理重伤的基本流程

  1.尽快通知保健医生,由保健医生告知后勤园长

  当发生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时,如缝针、骨折、癫痫、烫伤等,新教师更要沉着冷静,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保健医生,并及时处置(单位每年都有培训)。在这种慌乱的场面下,教师还要关注其他幼儿的安全。最好有一位教师随保健医生一起去医院,另一位教师留在班上照顾其他幼儿。在送医院的途中,打电话给该幼儿家中比较冷静的家长,通知他赶往医院。同时,教师在孩子可以跟老师做简单交流的情况下,询问事件发生的经过,或请留在班上的老师向其他幼儿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及时电话联系,尽快了解事故发生的详细情况。如果家长来询问时,教师什么都不知道,那教师就会非常被动,并会引起家长的愤怒。当家长来医院后,要尽量安抚家长的情绪,所有关于孩子治疗的方案都要听从医生和家长的意见。治疗费用主动垫付,并收集好发票。在家长询问教师不了解的情况时,教师不要着急回答,可以跟家长说:“等我回去了解清楚后再告诉您。”同样,教师在表述事件过程时,要注意用词的严谨,既不能过分推卸责任,又不能夸大自己的过错,避免激怒家长,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事后的看望与关怀

  对于比较严重的事故,大部分孩子需要在家休息一段时间。所以教师要上门看望幼儿,定期电话询问孩子恢复的情况,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怀,安抚家长的情绪,甚至通过这件事加深彼此的信任。

  3.召开班会,对事故进行反思与调整

  事件结束后,班级所有教师一起来讨论和反思:哪里做的有缺陷?如何及时弥补与改进?下次如发生类似情况,该怎样更好的处理?

  (本案例由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幼儿园贾青提供)

相关阅读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