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主题二

4-2-7 案例:小小标记显品质

时间:2019-08-12

  生活品质这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如何在物化的环境中显现出来,需要教师的聪明才智。首先,教师要洞察班级幼儿在生活需求及行为习惯中的问题;其次,教师要拓宽生活品质环境创设的形式;最后,教师要与幼儿互动分享发现的良好生活习惯,共同感受什么是好的生活品质。

  小脚印,站出排队礼仪。小班幼儿喝水“你拥我挤”,教师面对此情况,没有大张旗鼓地进行习惯教育,只是悄无声息地剪了几个“小脚印”贴在了水桶前面的地上,孩子们看见“小脚印”就自觉地站了上去,喝水的队伍逐渐有序了起来。

  小标识,贴出走廊礼仪。走廊是幼儿每天进去的主要通道,也是体现幼儿生活品质的场所。大班的教师发现各班幼儿走在走廊里,有的看见老师路过却面无表情,有的排队走路吵吵闹闹,还有的边走边玩。于是大班教研组决定在走廊里创设走廊小标识,用“图片+ 文字”的方式绘制标识,提示幼儿在走廊里行走的礼仪。

  小流程,提示起床规律。午睡是幼儿在园重要的生活内容,幼儿起床后的一系列行动也是幼儿良好习惯的体现。进入中班的幼儿,已经能够尝试起床后穿衣裤、换鞋子的自理活动。但是,有些幼儿分不清先穿什么、后穿什么,做事缺乏规律,于是教师设计了“起床流程”图示,放置在午睡室,帮助幼儿形成稳定的行动流程。

图1 起床流程

图2 走廊礼仪

  生活区环境的内容有很多,教师不应只局限在“自理能力”的操作练习上,要创新思路、丰富内容,让幼儿在有效的环境中进行互动,形成良好的生活品质。

相关阅读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