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主题二

2-2-5 沙水对于儿童的意义

时间:2019-08-08

  沙水区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低成本课程资源,幼儿从中可获得多样化的发展机会。

  1.沙水活动利于幼儿动作的发展

  无论是玩沙、玩水还是沙水混合玩,幼儿都需要肢体参与对沙水特性的探索,如搬运、装灌、喷洒、舀盛、铲挖等,都需要全身各部位参与进来。

  玩水:幼儿跑过洒水器来回穿梭,用水桶到水源地提水,用洒水器给植物浇水,用水管引水流动,用水枪进行射击,进入水池里用手捞鱼、捞物,用渔网打捞物体,用器皿舀水、盛装和倒灌等,玩水的内容需要幼儿手部、臂部、腰部和腿部都参与其中,很好地促进了幼儿手、脑、眼以及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

  玩沙(包括干沙和湿沙):使用磨具、器皿、管子等材料,装入沙子倒扣塑形;使用耙子、铲子、铁锨等材料,进行挖沟、挖洞、挖渠等挖沙活动;使用木棒、管子、塑插等材料在沙子上进行平面创作,以及拼插、搭建;使用铲子将沙子放入筛子、箩筐等材料中,对沙子进行过滤,等等。幼儿参与其中就涉及使用和运用工具,对于幼儿的手部肌肉、手部的力量、手的灵活性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沙水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低结构的沙水活动,具有无数种可能,也就有无数个未知。幼儿是带着无限的好奇和极大的兴趣参与其中的,他们不断尝试、观察、分析、预测,并不断解决问题。在反复的操作中,获得了沙水的认知经验,进而更熟练、更自如、更有创意地开展沙水活动。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经验不断递增的过程。

  幼儿可以自由地探究和发现沙子与水的各种物理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使用各种容器和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干沙的流动性与不可塑性,沙子的吸水性、湿沙的易塑性等特性。在用容器装沙子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容器的大小与沙子多少之间的关系;沙水混合时,会发现干湿沙子的颜色、手感、重量以及黏合度的差异;制作模型,会发现容器形状与沙子外形之间的关系;水流进入沙池,会发现沙子会吸收水分,水也会在沙子上面流动等现象和经验。这些经验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幼儿在反复的操作、比较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深入探究。在玩沙玩水的过程中,幼儿的探究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3.沙水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数学认知

  沙水活动中也蕴含着很多数学学习的机会,因为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就容易被幼儿所接纳。

  沙池中可以准备漏洞大小不一的筛子或者箩筐,供幼儿筛沙子。经过多层筛选,大大小小的沙粒、小石子会被分别筛选出来。大的和小的沙粒分别可以用来当作米饭、豆子等游戏材料,还可以清洗后带回教室进行点数、分类和比较。

  沙水活动中需要使用一些瓶、罐、桶等材料来盛装沙子和水,就会产生大小、多少的问题。大的容器装的沙子多,小的容器装的沙子少。如何将容器或者容器雕塑进行排队,会促使幼儿探索多个物体的对比和排序。想知道哪个容器里的沙子多,多多少,可以用测量的方法来解决。

  沙池往往能容纳多人同时参与活动,势必会出现前后左右的空间问题。材料的摆放位置、幼儿所处的位置、塑型的摆放位置等,促使幼儿使用语言来辨识和描述空间。比如,铲子在你的右边,向后退一步就踩到我的蛋糕了,我做的篱笆墙从左到右越来越高……空间的移动和数学有关联,这里面隐藏着物体和方位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发展幼儿对空间方位的理解和认识。

  4.沙水活动为幼儿的艺术审美表现提供可能

  沙水的形态、颜色、利用的方式,都是艺术审美的存在形态。利用沙子的松散、流动、吸水、可塑性强等特性,可以在上面洒水作画,用硬物划痕作画。用湿沙堆砌塑型,用湿沙和其他材料组合塑型等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能力。

  干沙可以用来创作沙画。下面有光的沙画桌,可以自由用手指、手掌轻抚沙子进行创作。在白纸上放上玩具、叶片、剪纸作品等镂空材料或者拼摆材料,将沙子均匀撒上,再撤掉上面的材料,会形成沙画作品。也可以将沙子上色晒干后,装入有小孔的瓶子,以沙做笔,创作沙画。彩色沙子按照颜色一层一层倒入瓶子,会形成分层分色的瓶装沙画。

  湿沙可以塑型,随意进行艺术创作。可以堆砌成围墙、高塔、高楼、马路等建筑物;可以使用磨具倒扣塑型,用多个单品进行多样化艺术组合;可以配合木棍、圆筒、管子、筷子等材料,进行更加复杂的搭建。

  这些利用沙水进行的平面和立体造型,充分利用了沙子的特性,产生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方式,为幼儿的艺术审美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多样化的机会。

点击下载:

相关阅读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