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年过七旬的毛泽东主席再次登上了井冈山,旧地重游,他感慨良多,挥毫写下了这样的词句。“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57年后,梦想照进现实, 我们真的实现了上九天、下五洋。嫦娥五号探测器升空,首次带回月壤;中国空间站将完成T字构型建造任务;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新中国成立后的今天,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大国重器,历历在目,我们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科技的发展需要科技人才,科技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教育。党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与以往的报告不同,特别将教育与科技单列,把科技、教育、人才作为一个整体性的重大问题单独论述,其意深远。
现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设置自然学科。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校”,废的是只学四书五经的旧学,兴的是学习科学的新学。从此,在学生的启蒙课程中才有了自然课。
100多年以前,五四运动高举“科学、民主”两面大旗,正是这种对德先生、赛先生的推崇催生了“科学救国”的思潮,从此,中国人民认识到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百年来,格致、理科、自然、常识、自然常识、科学与技术、科学,无论学科名称如何变化,科学教育,已经深深地印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编写出版的国家队、主力军,人民教育出版社在72年的风雨中,为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978年,由人教社编写的统编版《自然常识》课本
1978年,由人教社编写的统编版《自然常识》课本,解决了十年“文革”后没有合适的自然教材的问题,那时候的教材,就引入了现代科技的内容。而这套课本的封面,目之所及,都是满满的科技元素。
《自然》教材
1982年起,让七零、八零、九零后留下温馨记忆的《自然》教材面世,在那个信息传播尚不发达的时代,这套教材让自然、让科学走入了无数孩子的心里。感受一年四季的浓墨重彩,在童年的游戏中打开科学知识的魔盒。
2017年版人教版《科学》教材
2017年,由人教社编写的《科学》教材重新进入全国中小学课堂,飞驰的复兴号高铁、直插云霄的运载火箭、翱翔太空的载人飞船、火星探测计划,教材中的科技内容,更是一日千里,历数着共和国的征程。
大国重器的“器”,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里,其中有两个义项,一为器具,二为人才。前者代表着日新月异的中国科技发展成果,后者代表着赓续前行的科学教育事业。双剑合璧,共同谱写科教兴国战略的华章。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鼓舞下,我相信,科学教育事业,将会和中国的科技发展一起,同心同向,共同铸就大国重器。
演讲者: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学编辑室 何况
上一篇:咸扬:人教青年的一天
下一篇:曹周天:寻找人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