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一名叫钱学森的年轻人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你在一个晴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渺小吗?不,绝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从那时起,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自“神舟”飞天,到“嫦娥”探月,到“天眼”巡空,再到如今“梦天”升空,我们自豪的告诉世人——世界未来在东方,中国未来在青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深知,我们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因为青年的未来在“教育”,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为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教青年。
清晨,当第一缕暖阳照进人教大楼,我的一天从剪开一件件来自文化执法机关的包裹,接听一通通来自读者的电话开始。“这些从电商平台购买的名著丛书字迹不清,可以帮忙鉴定吗?”“我们的案子涉及到这些人教版教材,可以帮忙出具版权声明吗”这些问题看似琐碎,但作为人教社与读者和文化执法机关沟通的窗口,我不敢丝毫大意。“您放心,今天帮您出具好,不会耽误您办案”“您的案子涉嫌教科书,按照相关规定,即使正版也不可以在除新华书店以外的商家出售”一遍一遍的反复沟通,在过程中给予适当提醒,作为维权工作者我们有自己的坚守。把好图书版权的最后一道关卡,守护人教作者们创作的智慧结晶,树立人教社保护每一位作者知识产权的品牌形象,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午后,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一下下清脆的键盘敲击声在编辑部中却从没有停歇。小李正同往日一样,热情满满的查阅一封封读者来信,一丝不苟的为读者解惑答疑。身旁堆叠的众多参考书目,案头累积的多份沟通笔记,让这原本平凡的工作变得不那么简单。“读者的问题要弄得明白,自己对问题要答得明白,沟通的成果要用的明白,编辑工作才会明明白白”铭记着前辈们对编辑工作的孜孜教导,怀揣着对知识与文字的敬畏和热爱,通过每每与读者的良性互动,实现每一本教材的更新进步。读者们的认同和感谢,成为她工作路上的不竭动力。
傍晚,虽然早已过了下班时间,但出版部里哒哒的鼠标声一刻没有停歇。和往年不同,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的“课前到书”工作面临多重困难:时间紧,原本三个多月的供型时间压缩至40天;任务重,全国400余个供型品种的中小学生教材均需按时送达;压力大,疫情变化使至部分地区快递停运,部分工作深受影响。作为青年干部,小赵坚定的站在了最前线,一连几天以社为家,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虽然眼睛里已经布满血丝,但他紧盯屏幕目光依然透露着坚定,因为他知道,保障“课前到书”是他职责所系。窗外,皎洁的月亮悄然升起,“人民教育出版社”几个大字显得更加文静而庄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温情寄语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百年前有一群青年人以笔为矛、以纸为盾,在飘摇不定的乱世之中唤醒沉睡的中国。百年后也有一群青年,他们怀着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带着编书育人、铸魂树人的热情与梦想,脚在走、心不变,用笔与墨共绘民族复兴同心圆。
演讲者: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权与对外交流合作部 咸扬
上一篇:杨洁:地理教科书的照片从哪儿来?
下一篇:何况:大国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