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风采

李博:扎根教育 用心启航

时间:2023-02-16

  值此新春开年之际,人教春风将陆续刊发一批2022年进入人教社工作的“一年级新生”的文章,展示他们初为人教人的青涩体验、感动瞬间以及成长感悟……

扎根教育

用心启航

小学德育编辑室

李博

  回想起2022年6月9日走进人教社的那个清晨,我至今仍能感受到当时心中所涌起的喜悦之情与信念感,我知道,迎接我的将是一份意义非凡、影响深远的工作。

  每当看到街头巷尾满墙的爬山虎,我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叶圣陶先生的名作《爬山虎的脚》,透过课文我看到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我想,就如同这篇短小质朴的课文一样,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幅图画、每一个定理,都有着生命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出版几本在书架上留得下来的好书是许多编辑的职业理想。从事编辑工作多年,我早已习惯每天穿梭于字里行间,也深知一本图书出版以后,责编要面对的是读者的检阅。但直到来到小学德育编辑室,我才开始真正理解“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开始认识到自己在教材建设这项战略工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肩负的使命。对于教材编辑来说,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心中有光,脚下有路

  面对压力与挑战,是什么支持我们走下去?是不忘初心。

  入社以后,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教师教学用书的责编工作。还记得主任当时对我说:“做好一本教参,不亚于做一本教材。”在感到一份信任的同时,我也感受到对教育事业的敬畏。适应新环境、上手新工作的过程中,室里的同伴们给予我许多指导和帮助,我也收获了宝贵的友谊,融入到小学德育室这个温暖的集体。同时,我看到了人教人的精益求精、严谨敬业。每一个教学点位的解读、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每一个参考资料的选用都经过细致的推敲和打磨。一本书从编校到付型,各环节的工作在多个部门协同合作下向前推进,在规范的流程中有序进行,从而得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认真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工作能力,我想,将精益求精的精神落实到每个环节,是我们图书质量的保障。

  忙碌的工作逐渐开始,时间在翻开的一页页书稿上悄然流逝。还记得有一段时间需要同时进行两本图书的组稿、编校工作,并按要求完成送审。我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不可懈怠,边做边学,边学边做,但仍然时常产生时间紧张、任务繁重之感。如何破解提高工作效率、兼顾编校质量和速度的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我想一方面需做好统筹规划,避免后期出现追赶进度的局面;另一方面要从做选题之初就全身心地投入,用心审读每一次修改稿。在成为一名合格的教材编辑的道路上,断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打造令人民满意的精品教材这一初心,是支持我们行稳致远的精神动力。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面对使命与担当,是什么帮助我们走得更远?是接续奋斗。

  在人教社工作是幸运的。建国之初,人教社肩负为新中国培养人才的使命而诞生,70多年来,这里名家辈出,一代又一代前辈们耕耘奋斗,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今,新一代教材工作者人才济济,带动着我不断进步。社里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平台,帮助我们不断获得自身的发展与成长。面对新时代对教材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将继承一代代人教人优良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自己,力争交出令读者满意答卷。

  随着第十二套义务教育教材编写工作的推进,我有幸深入参与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研工作之中。与全国优秀的学者、教研员、一线教师一起共事,我进一步看到自己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提升。作为教材编辑,既要有扎实的编校功底,也要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素养;既要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要对接一线教学。对此,一是要讲政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材则是育人载体。作为一名教材编辑,理应筑牢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要讲学习。当秉承“编研一体,学术立社”的理念,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拓宽学术视野。三是要有工匠精神。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做好自己的工作,方能积蓄守正出新的能量。

  “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希望我们编制的一本本教材,跨越山海来到祖国各地的学生手中后,在孩子们的心田结出累累硕果。

相关阅读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