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歌:时节如流 “语”你同行 ——从《奥运汉语100句》到《冬奥中文100句》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以来人教社各项事业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历史经验,激励全体人教人在新征程上继续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人教社党委在全社范围内组织“我们这十年”主题系列随笔征集活动,获得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响应。应征文章普遍以亲历者、见证者的视角,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讲述“我们这十年”的不凡经历、感人故事。我们将陆续择优予以刊登。
时节如流 “语”你同行
——从《奥运汉语100句》
到《冬奥中文100句》
人教社汉语编辑室
施 歌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教育出版社汉语编辑室作为国际中文教育出版的专业机构,也在时光变迁和事业发展中见证了语言文字工作在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一叶知秋,今天我们就从和奥运有关的两本国际中文图书说起。
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重要象征和显著标志。在现代奥运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没有哪座城市像北京一样,同时获得举办冬夏双奥运会的殊荣。北京是“双奥之城”,人教社是“双奥之社”。在这两个关键历史节点,我们都通过出版语言服务手册,向世界各国朋友展示中国的友好、美好和自强、自信。
遥记当年北京成功申请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后,各行各业都为之振奋,希望贡献绵薄之力。2004年初,人教社汉语室受国家汉办(现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委托,承担编写出版《奥运汉语100句》的重大任务。时间紧、经验少、审查程序繁杂、各方期待值高,时任汉语室主任的王本华带领团队紧锣密鼓地开启了挑战之旅。
图书封面
其实,对于长期从事教材研究和编写工作的我们来说,内容的编制不是最困难的,让人犯难的是书中大量插图的制作。基于真实交际情境的需要,全书插图没有选择手绘风格,原则上都采用真人照片。十几年前,出版行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化、规范化、数字化的商用图片数据库(即便是现在,想从图库中找到和每一个交际场景匹配的图片也是不可能之事)。于是,汉语室的同事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各种资源筹备“大片”的拍摄。有人请到了专业的摄影师和编导,按场景和人物写出了分镜头脚本;有人力邀在北京工作的英俊帅气的外国朋友维克多担任“男主”;有人不仅自己出场客串,还请到别的部门的同事,甚至贡献出家属……在2004年2月21日那个凛冽冬日的周末,拍摄小分队在东皇城根大街、王府井百货大楼、东四十条地铁站、工人体育馆、港澳中心瑞士酒店等地穿梭打卡,在刺骨寒风中“摆拍”《奥运汉语100句》所需的各种对话场景。多年以后,偶尔谈及这次拍摄中的花絮,还能让当事人会心一笑、心头一暖。
图片拍摄团队
2004年8月,配有CD-ROM的《奥运汉语100句》顺利出版。2006年12月,获得“最受欢迎的国际汉语教材”殊荣。2008年2月,《奥运汉语100句》等人教版国际中文图书亮相第26届巴黎语言博览会。本次博览会中国是主宾国,主题就是“迎奥运、学汉语”。当时恰逢中国农历新年,国家汉办精心设计的以喜庆的红色为主色调的中国展台分外引人瞩目,受到各国参观者的热烈欢迎。2008年8月,《奥运汉语100句》通过北京市奥组委送到每一位来华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奥运官员手中。正如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在本书序言中讲到的那样:“作为人际沟通的基本手段和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在奥运会这个令全世界运动员欢聚一堂的盛大体育节日中具有毋庸置疑的关键作用。而对奥运会东道国语言文化的感知和认同,更将成为奥运会参与者美好回忆中最值得珍藏的部分。”
图片2004年热销奥运纪念品的
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
2004年北京冬日街头
在书中客串角色的路人甲
2008年2月参加第26届巴黎语言博览会
时间一眨眼来到了2021年9月,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来年2月在北京举办。为推进以中文学习为载体助力冬奥,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策划了“语你同行,燃梦冬奥”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委托人教社汉语室开发一本《冬奥中文100句》。
如何组建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中外结合的编译团队?哪些话题、词语和语言结构最能体现冬奥人员的基本交际需求?采用什么样的叙述视角和表达方式更能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汉语室编写团队和北京大学刘元满教授一起,在一场场头脑风暴、一次次仔细求证中确立了《冬奥中文100句》内容框架和编写要点,并组建了由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单位中外译者构成的翻译团队和得力的美术团队。
全书文字量不算大,但其中的体育术语(如“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专有名词(如“冰菱花”)、中华传统文化用语(如“望闻问切”“阴阳中和”)等,极大地增加了翻译难度。编译团队对每个词目、每个句子、每个文化典故都细心推敲、反复讨论,不同语种译者之间及时交流、互相借鉴,注重从整体视角追求协同美感,话题选择上尽量与外国读者找共鸣点、共情点,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
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期间,《冬奥中文100句》在北京、延庆、张家口冬奥村中文学习区陈列展览,并赠送给每位奥组委官员、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新闻记者等,驻村志愿者还将它作为教授中文的教材。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日本奥委会主席山下泰裕、墨西哥奥委会主席阿尔卡拉、哥斯达黎加前总统劳拉·钦奇利亚等也拿到了这本内容简约、情谊深厚的小册子,并给予广泛好评。
2022 年1月在冬奥村举行新书发布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从《奥运汉语100句》到《冬奥中文100句》,十几年寒来暑往、斗转星移,万事万物都在变,但语言文字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安全资源和战略资源的地位没有变,人教社植根教育、服务教育的初心没有变。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学习中文的需求持续旺盛。目前全球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学,81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设中文课程的各类学校及培训机构8万多所,正在学习中文的人超过3000万。在中外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国际中文教育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彰显了语言学习交流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我们会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坚持质量为先,创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资源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满足各国人民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需要。时节如流,让我们一路“语”你同行!
用《冬奥中文100句》学习的外国运动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