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开放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学生走进人教社
春日相约,开启一段课本的时光之旅
阳春二三月,诸花尽芳盛。春分刚过,万物勃发,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教开放日”迎来了一批朝气蓬勃的客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学生们。
走进社史馆,同学们首先被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社名深深吸引,七个气势磅礴的苍劲大字,代表着人民教育出版社从那一刻承担起了新中国教材建设的历史重任。邓小平同志题写的“课程教材研究所”所名、习近平总书记给人教社老同志的回信......无不在诉说着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这个特殊出版机构给予的关注和指导。跟随着工作人员的导引,同学们沉浸于一段段浓缩的历史,聆听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纷纷为人教社70余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瞩目成绩及一代代人教人的奋斗精神所感动。
专心聆听社史馆讲解
在叶圣陶先生的“书房”驻足停留
找到了自己学过的教材,还找到了父辈、祖辈当年用过的课本
走进百年中小学教科书陈列馆,映入眼帘的是人教社收藏的数百本中国近代以来各种类型的中小学教科书,泛黄的纸张,一页一页连成了“线”,串起了百年教材史,诉说着一代代教材人的初心与坚守。
橱窗内外,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
走进人教社图书馆,这里收录了全国最多最全版本的中小学教科书,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专属回忆”。
在教科书的海洋里,
寻找当年自己乘坐的一叶扁舟
走进散发着阵阵墨香的人教资源中心(排制版部门),了解一本教材是如何经过排版、制版、印刷、装订成册的。
揭秘——一本教材是如何诞生的
座谈会上,人教社媒体宣传部负责人代表人教社向人大商学院师生的到来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他表示,人民教育出版社与中国人民大学都具有优良的传统、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名字中更是都带有“人民”二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人大也是“人教开放日”迎来的第一所高校。
人民教育出版社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人大校友郝建苹从招聘流程、职业发展、培养体系等多个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人教社人才队伍建设相关工作情况。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事业部副主任、人大校友江舟重点介绍了人教社为实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这一政治任务所做的各项工作。同时,作为商学院的“大师兄”,江舟更结合专业内容,向同学们讲述了关于图书营销策划、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实战经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高级编辑、人大校友李嘉哲以语文学科为例,向同学们介绍了教材编写相关工作情况,展示了人教社如何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工匠精神从事教材编写工作。
人大商学院团委书记张煦昀对人教社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她介绍了人大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专业设置,并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次参观和交流,了解到“尺寸教材”的背后,凝结了多少人的努力和付出。
交流研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分别从人教社人才培养模式、教材发行情况、教材使用情况、古诗文汉字简化问题等方面展开讨论,人教社的“师兄”“师姐”们对相关提问进行了细心解答,现场氛围热烈而欢快。
学生参访感悟
教材是如何诞生的
通过本次参访,我学习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光荣的发展历程,了解到了我们所熟悉的教材是怎样编写和印制的,认识到了看似普通的每一本教材,其背后都包含着大量的努力,实属来之不易,理应加倍珍惜。
2022级本科2班 郑洋洋
拓宽新思路,提供新视角
我从以往不曾想过的视角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一家企业,包括其商业模式、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当前的困惑,这为我在日后学习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2021级本科6班 尹航
文化企业
于社史浮沉中窥百年兴衰,于叶老展厅中睹大家风范,于课本迭新中感时代变迁,于座谈交流中悟企划发展,我深刻感受到人教社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责任担当,衷心祝愿人教社越办越好!
2022级中意美三学位管理学本科班 章人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