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耕计划教师培训(第一期)在京启动
5月8日,由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人民教育出版社承办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励耕计划教师培训(第一期)”在北京启动,来自中西部23个省份的350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培训。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建光、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党委副书记刘靖、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魏若、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海东、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社会心理健康部副主任张靖、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梁佩鹏等出席开班仪式。
本次培训课程设计指导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原院长陆林在视频致辞中表示,2025年项目课程将继续深化“医教协同”,加强医学课程与教育课程的内在衔接,加强医生专家和教育专家的融合协同。
王建光在致辞中强调,励耕计划教师培训是“向阳花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医学专家、心理专家和教育专家的融合交流,为心理健康教师引进多领域、跨学科的多元视角。
李海东在致辞中表示,人教社培训工作团队将在新一年度培训中持续优化课程,深化“医教协同”,力求打造更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专业培训课程体系,以实际作为服务全国广大心理健康教师。
作为参训教师代表,来自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第一中学的教师孙方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医教协同”课程内容的真实需要。她用“充电桩”“看向全国的窗”来形容对本次培训的期待,同时代表全体学员做了“不划水、不客气、不辜负”的三点承诺。孙方表示,会把所学化成“心育火种”,辐射本校、带动全省。
开班仪式后,刘靖作《儿童青少年心理精神健康现状及挑战》主题分享,着重分析了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发展特点与相关影响因素,从医者视角探讨如何开展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措施等问题,帮助参训教师丰富认知、开拓思路。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中心秘书长李雪作《学校心理保健体系的建立》主题报告。李雪以专业视角,从学校心理卫生现状、政策支持、心理保健体系、危机干预体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学校心理保健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
据悉,本次培训为期一周,参训教师将与来自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医生、高校心理学院学者、资深心理教研员以及一线心理名师展开互动交流。围绕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复学返校学生指导、心理危机应急处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心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心理测量与应用、家校协同共育及心理教师自我关爱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此外,培训还将组织参训教师走进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北京育才学校、北京市苹果园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北京市古城中学等6所心理健康特色学校,进行现场教学和经验交流。除北京外,培训还将在重庆、合肥分别开展为期8天的系列培训,并为老师们提供全年线上心理健康课程进行辅助学习。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柴如瑾)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