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如何助力青少年阅读成长?来看教育领域新闻出版单位的做法

时间:2025-04-30

  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将青少年阅读作为重要议题,提出要整体推进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会建设,让青少年从小养成读书习惯。

  作为促进青少年阅读的重要力量,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出版单位致力于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精神食粮,聚焦阅读资源供给、传播矩阵搭建、实践场景创新,聚力构建多元立体的青少年阅读生态,为青少年阅读成长注入文化动能。

青少年阅读推广需多方协作

  2023年3月,教育部、中宣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深入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前不久,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制定少年儿童阅读方案,并要求注重保障未成年人等群体的阅读需求,促进全民阅读均衡协调发展。

  在一系列政策精神指引下,新闻出版单位如何深耕发力?在营造全新阅读环境、阅读场景上又有哪些路径?

  “青少年在阅读上的差距,将会决定其视野和趣味,影响他们未来的成长乃至道路的选择。要特别关注农村地区、民族地区青少年,以及特殊儿童的阅读权益。”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日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要针对特殊青少年群体不同的阅读需求,为他们量身打造更多优质阅读资源、组织更为丰富的公益阅读活动。

  面对青少年群体的阅读差异,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构建“专家领读—师生共读—云端伴读”立体传播生态,为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提供可及性强、适配度高的阅读解决方案。

  “青少年阅读推广需要多方协作、久久为功。”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吕学武告诉记者,中国教育电视台在阅读指导、阅读资源供给、阅读推广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良好的青少年阅读生态,让阅读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重要基石。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自2001年创刊以来,始终以为教师、学生服务为宗旨。“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阅读是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对人生、对未来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读书周刊》主编王珺说。

  “中国教育报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推选活动已连续开展20余年。活动推选出的200多位阅读榜样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全国各地,影响带动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学生捧起书本、爱上读书。王珺向记者介绍,获评2024年度读书人物之一的西南大学特教学院副教授江小英带领120多人的研究团队,为聋校、盲校、培智学校全学段的孩子研制出阅读书目,呼吁全社会关注特殊儿童教育,为特殊儿童打造更加优质的阅读生态圈。

以精品内容涵养阅读品位

  “青少年四史教育系列读本”、《课本中的红色印记》等少儿主题出版物,“快乐读书吧”“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等文学经典阅读资源,以及系列科普图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近年来推出的系列精品出版物,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引领示范作用。

  如何以精品出版和优质服务赋能青少年阅读成长?黄强表示,要丰富优质内容供给,以精品出版涵养青少年的阅读品位。通过开展阅读推广,以多样化活动增进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同时,积极营造良好阅读氛围,以家校社共读培育青少年的阅读习惯。

  《课本里的经典》解码教材文化基因,《大国文化守护者》激活非遗传承密码,《长安书院》构建传统文化现代表达范式……中国教育电视台以“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核驱动的特色节目带,打造现象级文化IP集群。

  “立足新时代文化使命,中国教育电视台将全面构建青少年阅读成长生态圈,在向青少年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的同时,注重找寻传统文化和当代青年的情感连接点。实现从‘政策流量’到‘文化留量’的转化升级。”吕学武说。

  通过持续升级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分赛项诵读大赛、全国校园节庆日诵读直播活动等国家级文化品牌,开发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赛事体系,中国教育电视台在引导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亲近经典、提升语言文化素养、激发文化自信自强方面不断耕耘。

  4月23日,《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推出“2024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这项活动开始于2011年,今年已是第14次推出年度好书榜单。王珺介绍,《读书周刊》持续关注校园阅读,推介优秀青少年读物,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提供专业指导。如开设“整本书阅读系列”栏目,约请中小学教师说困惑、谈经验,约请专家深度解读、答疑解惑。此外,每年暑假期间,《读书周刊》还与商务印书馆联合举办“为中国未来而读——阅读行动交流会”。2024年会议主题为“深度阅读的内容与策略”,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教研员近500人与会研讨。

构建传统与数字结合阅读格局

  在“一屏万卷”的数字阅读时代,借助新型技术服务青少年阅读已成为必然趋势。数字阅读能够融合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呈现方式,给予阅读者丰富的感官体验,并提供海量的阅读资源。

  “坚持以数字技术为舟、以经典阅读为舵,构建虚实融合、线上线下协同阅读的健康新生态。”黄强建议,出版社一方面要拥抱并引领数字阅读变革,探索精品数字出版的标准与规律,出版更多优质数字出版物,提升数字阅读体验,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学生数字阅读的资源与情境。另一方面,要持续推广传统阅读,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精品纸质图书,强化传统阅读在青少年阅读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内心宁静而充实,在深度阅读中收获知识与成长。

  围绕书香校园建设,中国教育电视台致力于构建大屏带小屏、融媒促阅读的传播格局。《书匠》《我们都是领读人》等深度专题专访相继推出;“百秒荐书”“教育家书单”“数字悦读”等融媒产品集群逐步建立;主持人IP化运营、校园场景化渗透、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呈现,“专家领读—师生共读—云端伴读”立体传播生态逐渐形成。

  通过“典型案例深度报道+数字化实践展示”等模式,中国教育电视台实现阅读推广从活动宣传到价值引领的升级。吕学武表示,中国教育电视台将进一步把书香校园建设与教育数字化进程绑定,实现阅读推广成效的可视化追踪与动态优化。

  自2022年开始,《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与中国教育报移动传播中心合作推出中国教育报读书会,开辟线上阵地,连接名师与用户,面向全国中小学师生开展线上公益领读服务和阅读指导。如围绕“推动青少年读书”这一主题,邀请王海兴、徐飞等“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作为领读者,“通过带班参与的形式,指导各地师生共读《诗经选》《朝花夕拾》等经典名篇。在丰富读书活动、拓展读书形式等方面,为校园阅读注入了新活力。”王珺说。

相关阅读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