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中华文化二十四讲》在京发布

时间:2025-04-22

  日前,《中华文化二十四讲》新书发布暨“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座谈会在京举办。

  《中华文化二十四讲》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把中华文化概括为“文明创制”“思想智慧”“人格理想”“诗情画意”“国艺风华”“民风世情”六个专题,又分二十四个聚焦点,通过以点带面、古今融通的话语方式,帮助国外留学生和国内大众读者获得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座谈会上,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指出,人民教育出版社历来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要注重以历史为脉络,梳理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以思想为灵魂,提炼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以艺术为载体,展现中华文明的审美追求;以科技为支撑,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与会专家认为,《中华文化二十四讲》的选点、谋篇和表达,体现了新时代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创新尝试。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助理郭鹏谈到,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并不断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国家图书馆原党委书记、馆长詹福瑞认为,“化内”重在撮取其要,在有限的篇幅内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与精华;“化外”重在使读者易于接受,要考虑怎样讲才能既不失原意又有新的阐发。《中华文化二十四讲》主编、北京语言大学韩经太教授认为,从“中华文化”到“中华文明”,从“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到“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体现了认识的深化、价值观的提升。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出版部主任迟宝东认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构建要有核心、有层级、有延承、有发展,既要涵盖古代文明,也要通往现代,做到“根脉”与“魂脉”的有机结合。其中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重中之重,其路径可以归纳为“萃取、激活、兼容、发展”。来自土耳其的博士生阿斯乐表示,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学习中文不仅要学习语言,更要学习和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中华文化二十四讲》以生动易懂的方式讲述深奥的文化内涵,为各国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带来了珍贵美好的体验。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柴如瑾)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阅读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