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家 当前位置:首页 > 图书

陶行知大传:一位文化巨人的四个世界

  • 书名: 陶行知大传:一位文化巨人的四个世界
  • 编著:周洪宇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年1月
  • 丛书:
  • 开本:16
  • ISBN:9787107239939


天猫旗舰店

目录

绪论

一、文化巨人的“四个世界”

二、陶行知的“四个世界”

三、从个人的世界看时代——人物研究的新视角

第一章陶行知的生活世界(上)

第一节时代与环境

一、大时代

二、新环境

第二节求学经历

一、旸村蒙馆

二、崇一学堂

三、金陵大学

四、伊利诺伊大学

五、哥伦比亚大学

第三节三大交往群体

一、前辈群体

二、师友群体

三、学生群体

第四节爱情、婚姻与家庭

一、大家庭

二、爱情与婚姻

第二章陶行知的生活世界(下)

第一节人生选择

一、四次抉择

二、四次推却

第二节教育生涯

一、主持南京高师、东南大学教育科,提倡高等教育革新

二、主持中华教育改进社,推动全国教育改革

三、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推行平民教育运动

四、发起乡村教育同志会,推行乡村教育运动

五、创办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发动普及教育运动

六、成立国难教育社和生活教育社,开展战时教育运动

七、主持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推动民主教育运动

第三节政治活动

一、参加辛亥革命地方起义

二、领导南京五四爱国运动

三、支持晓庄师生反帝爱国运动

四、响应“八一宣言”,发表“共同声明”

五、从事国民外交,争取抗战外援

六、反内战、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

第三章陶行知的精神世界(上)

第一节政治理念

一、政治理念的渊源

二、政治理念的演变

三、政治理念的内涵

第二节哲学观点

一、哲学观点的来源

二、哲学观点的形成与演变

三、哲学观点的构成及特征

第三节文化思想

一、文化思想的渊源及演变

二、文化思想的形成及特质

三、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

第四章陶行知的精神世界(下)

第一节教育学说

一、生活教育学说的来源

二、生活教育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三、生活教育学说的基本范畴和三大命题

四、生活教育学说的根本原则

五、生活教育学说的具体主张

六、生活教育学说的性质与特征

七、生活教育学说的历史作用及其现代价值

第二节人格精神

一、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

二、乐于奉献的伟大情操

三、炽烈真诚的教育激情

四、不屈不挠的刚毅品质

五、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

六、开拓求新的创造精神

第五章陶行知的创造世界(上)

第一节创立大众教育的事业与理论

一、发起七大教育运动,推进大众教育事业

二、创办新式学校,培养新型人才

三、创立生活教育学说,建立本土化教育理论

第二节开创一代文艺新风

一、创立别具一格的“陶派诗”,开创一代诗风

二、创作新型教育小说,开创中国现代教育文学

三、创作杂文和散文,堪称现代杂文家和散文家

四、创作大众歌曲与戏剧,成为文艺大众化的健将

五、提倡新文字和大众文,无愧为语言文字改革先驱

第三节普及现代科学

一、主持科学教育调查,力倡科学教育

二、创办自然学园,推行“科学下嫁”运动

三、培养科普骨干,编写科普书籍

……

《陶行知大传:一位文化巨人的四个世界(下卷)》

内容介绍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20世纪综合性的文化巨人。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将陶行知一生的活动和事迹划分为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创造世界和接受世界,采用历史分析法、心理分析法、接受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力图全面、系统地论述和阐发陶行知的生平、事业与思想:从大时代、小环境、求学经历、关联群体、家庭环境等构成的生活世界,来考察陶行知成长受的影响;从政治理念、哲学观点、文化思想、教育学说、人格精神构成的精神世界,来展示陶行知的思想体系;从办学实践、文艺创作、科学教育、新闻出版、图书馆建设等构成的创造世界,来体现陶行知的创造成就;从不同历史时期国内外对陶行知的研究现状及成果、陶行知的著述及论文和著作目录构成的接受世界,来把握陶行知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充分体现陶行知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教育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本书既是一部有深度的学术专著,也是一部有新意的人物评传。

作者简介

周洪宇,1958年生,湖北武汉人。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二级教授、教育史专业博士生导师组组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兼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等。著有《学术新域与范式转换——教育活动史研究引论》、《周洪宇文化教育史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教育公平论》、《教师教育论》、《中部教育论》、《教育的信念与追求》等。首倡“教育活动史研究”,重构了教育史学学科体系;倡导教育史学“元研究”,建构了教育史学理论与方法新体系;倡导“陶行知学”,建构了陶行知研究新框架;以教育公平为重点,推动了义务教育全免费。在《教育研究》、《历史研究》、ChineseEducationandSociety(美)等中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20余次获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优秀成果奖、原创图书奖。2008年12月,被中国教育电视台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

精彩书摘

1927年1月31日,陶行知在春节来临之际,因忙于筹备晓庄师范学校,所以不能回家过年,便给妻子写了一封信:“年年难过年年过。今年已可安安稳稳过年了,请可放心。……家人的照片,都已收到。见照片如见人,固然不错,但我见了照片,更要念着人了。昨夜回宁,现正积极筹备试验乡村师范。”

陶行知与汪纯宜相处十分和睦,1927年晓庄女子学校成立后,他反复劝导汪纯宜人学读书。他在12月3日给汪纯宜的信中写道:“纯妻:皮袍已收到,质地甚佳,袍面亦特别可爱,新年穿此,在乡间可以大出风头了。一月一日系晓庄学校落成纪念日,将有大热闹。深望您及全家均在此同乐。幼稚园已开学,收了徒弟三人,跟着幼稚园教师学做先生,此法非常有效。时局稍静,您是可以享优先权来此学习的。”

1928年,为了支持陶行知在晓庄开展乡村教育运动,汪纯宜带着婆婆、小姑还有四个儿子,从北京搬到了晓庄农村。1930年国民党当局要查封晓庄学校,陶行知匆忙出逃,这使本来就因误食安眠药而精神错乱的汪纯宜,又一次遭到了沉痛打击,于是她产生了自杀的念头,投入夫子庙的一条臭水河欲自尽,幸好遇一义士救起。

1933年11月,陶行知母亲病故,使得陶家更是雪上加霜。陶妻的病进一步加重,陶行知让其二子陶晓光带其母亲与四弟,住进了设在观音寺内的儿童科学通讯学校。

图书插画

 

相关图书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