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关于教育基本理论问题
1.试论教育的经济效果和投资的性质
2.自觉地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校
3.爱的教育、陶冶教育新探
4.教育的本质问题
5.教育过程问题
6.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7.现代教育先行论再探
8.教育如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9.学校教育整体改革与教育过程优化
10.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与跨文化交流结合点的探索
11.呼唤“为教育服务”的理论——邓小平为教育部门当“后勤部长”的启示
12.教育现代化与终极关怀
13.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再认识
14.为创造以人为本的未来世界培养一代代创造型新人
本书为“中国当代教育论丛”的其中一册,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教育基本理论问题”,所选文章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了对教育本质、教育价值和功能、教育现代化、教育地位、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体制、教育决策、教育过程、教育管理与评价等诸范畴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是“关于学校德育问题”,第三部分是“关于教育理论研究创新问题”。
本书为“中国当代教育论丛”的其中一册,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教育基本理论问题”,所选文章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了对教育本质、教育价值和功能、教育现代化、教育地位、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体制、教育决策、教育过程、教育管理与评价等诸范畴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是“关于学校德育问题”,第三部分是“关于教育理论研究创新问题”。
王逢贤,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博士生导师。1928年生于大连长海县渔村。1949年2月至1951年在东北大学学习,同年9月至1953年8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至今在东北师范大学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德育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指导毕业的二十多位博士大多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其中七位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曾发表论文近百篇,著作十多部,获省部级奖二十多项、“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奖各一项。1988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被评为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1996年获香港柏宁顿孺子牛教师奖,1997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现兼任东北师大校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南京师大道德教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学术顾问等职。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吉林省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
王逢贤,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博士生导师。1928年生于大连长海县渔村。1949年2月至1951年在东北大学学习,同年9月至1953年8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至今在东北师范大学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德育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指导毕业的二十多位博士大多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其中七位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曾发表论文近百篇,著作十多部,获省部级奖二十多项、“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奖各一项。1988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被评为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1996年获香港柏宁顿孺子牛教师奖,1997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现兼任东北师大校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南京师大道德教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学术顾问等职。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吉林省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