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我们究竟在探求什么(代前言)——新中国成立后基础教育的回顾
2.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势在必行
3.让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展
4.必须重视历史课教学
5.中学教育应当回答的三个问题
6.在教育科研规划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7.在上海市中学校长会议上的讲话
8.我们是怎样使中学生犯罪率大幅度下降的
9.教育改革与教育科学研究
10.开创学校教育的新局面
11.抓紧改革农村教育
12.普通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农村教育改革
13.树立新的教育思想+
14.现代化建设与普通教育
15.新技术革命与普通教育
16.放宽视野,解放思想,扎扎实实地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工夫
17.创建两个渠道并重的教学体系,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
18.“第二渠道”教育对人才开发的作用
19.“第二渠道”再议
20.关于“第二渠道”的几个问题
21.试论新的基础观
22.要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而努力
23.对当前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看法
24.繁荣教育思想是时代的呼唤
25.改革传统教育,实现四个转变
26.关于培养创造才能的几点认识
27.开展百家争鸣,繁荣教育科学——纪念“双百”方针提出30周年
28.谈谈如何端正教育思想
29.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30.谈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
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特点初探
32.德育问题思考
33.艰苦探索的四十年
34.对课程改革的几点意见
35.对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些看法
36.在沿海地区农村教育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
37.论基础教育
38.关于教育的功能、培养目标和德育
39.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
40.成功教育和教育的成功
41.对上海浦东新区教育的思考
42.社区教育的普及与高层次发展——再论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
……
在走进21世纪的中国教育界,有一位年届耄耋的学者以惊人的毅力,继续进行“21世纪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现代化研究和实验”。这项研究和实验遍及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0多所中、小、幼学校。他的精神和毅力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他就是中国教育学会顾问、上海市教育学会名誉会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普教专家”称号的我国普教界著名学者吕型伟。
在走进21世纪的中国教育界,有一位年届耄耋的学者以惊人的毅力,继续进行“21世纪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现代化研究和实验”。这项研究和实验遍及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0多所中、小、幼学校。他的精神和毅力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他就是中国教育学会顾问、上海市教育学会名誉会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普教专家”称号的我国普教界著名学者吕型伟。
吕型伟,1918年生于浙江新昌,194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师范学院。曾任小学教师、校长,中学教师、校长,上海市教育局处长、副局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基础教育组组长,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现名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第一、二届理事,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现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顾问,中国教育学会顾问,上海市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21世纪义务教育新教材总顾问等。1983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亚太地区普教专家”称号,2000年获中国第二届内藤国际育儿奖、宋庆龄樟树奖等。著有《为了未来——我的教育观》(上、下集)、《吕型伟教育文集》(四卷)等,主编《上海普通教育史》、《上海教育丛书》、《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丛书》、《中华美德五千年》和《世界美德五千年》等。
吕型伟,1918年生于浙江新昌,194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师范学院。曾任小学教师、校长,中学教师、校长,上海市教育局处长、副局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基础教育组组长,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现名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第一、二届理事,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现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顾问,中国教育学会顾问,上海市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21世纪义务教育新教材总顾问等。1983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亚太地区普教专家”称号,2000年获中国第二届内藤国际育儿奖、宋庆龄樟树奖等。著有《为了未来——我的教育观》(上、下集)、《吕型伟教育文集》(四卷)等,主编《上海普通教育史》、《上海教育丛书》、《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丛书》、《中华美德五千年》和《世界美德五千年》等。
天无绝人之路,不久幸运降临到我的头上。一次在一个师范时期的老同学家里,遇见了一位年轻人(他叫董思林,以后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交谈十分投机。我就向他吐露了苦恼。不久,他来对我说有一所中学需要一位代课教师,校长是陈鹤琴,那里环境会好一些,问我是否愿意去。陈鹤琴是有名的教育家,与陶行知齐名。我当然十分高兴,欣然同意。这就是现在的省吾中学。这是一所地下党办的私立中学,陈鹤琴是挂名校长(我以后才知道,请他出面是为掩护校内一批年轻的共产党员)。学校里的气氛同我原来那所学校完全不同,民主、进步,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师生平等,简直是另一个世界。代课两个月之后,第二学期学校就正式聘用我了。
到1947年下半年,学校人事有些变动。可能由于我学的是师范专业,又有那么一些实践经验,还当过“校长”,所以,他们同我商量,要我担任教务主任。这样,我在省吾中学一直工作到1949年上海解放,并在那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其实,我与共产党的接触,开始于1937年。那是在家乡,我与当地的地下党,以后是与四明山根据地的新四军始终保持联系。他们为我提供一些学习资料,也要我为党做一些工作.我都能认真去完成。但对于是否参加党的组织,我没有下这个决心。这一方面说明我觉悟不高,另一方面说明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对待这样重大的问题态度慎重。
在这期间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1947年初,地下党同我商量,是否愿意共同发起创办一个以中学生为读者对象的刊物。那时我正精力旺盛,又没有结婚,毫无牵挂,就高兴地答应了。
天无绝人之路,不久幸运降临到我的头上。一次在一个师范时期的老同学家里,遇见了一位年轻人(他叫董思林,以后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交谈十分投机。我就向他吐露了苦恼。不久,他来对我说有一所中学需要一位代课教师,校长是陈鹤琴,那里环境会好一些,问我是否愿意去。陈鹤琴是有名的教育家,与陶行知齐名。我当然十分高兴,欣然同意。这就是现在的省吾中学。这是一所地下党办的私立中学,陈鹤琴是挂名校长(我以后才知道,请他出面是为掩护校内一批年轻的共产党员)。学校里的气氛同我原来那所学校完全不同,民主、进步,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师生平等,简直是另一个世界。代课两个月之后,第二学期学校就正式聘用我了。
到1947年下半年,学校人事有些变动。可能由于我学的是师范专业,又有那么一些实践经验,还当过“校长”,所以,他们同我商量,要我担任教务主任。这样,我在省吾中学一直工作到1949年上海解放,并在那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其实,我与共产党的接触,开始于1937年。那是在家乡,我与当地的地下党,以后是与四明山根据地的新四军始终保持联系。他们为我提供一些学习资料,也要我为党做一些工作.我都能认真去完成。但对于是否参加党的组织,我没有下这个决心。这一方面说明我觉悟不高,另一方面说明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对待这样重大的问题态度慎重。
在这期间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1947年初,地下党同我商量,是否愿意共同发起创办一个以中学生为读者对象的刊物。那时我正精力旺盛,又没有结婚,毫无牵挂,就高兴地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