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教学理论
1.要有一本新的《教学论》
2.论教学规律
3.双基论
4.创造性思维能力与知能统一的教学
教学方法
5.情感培养方法
6.启发教学方法
7.读书和认识方法
8.创造和研究方法
教学论史
9.教学竞赛与教学竞争问题的探讨史
10.教学论研究的进展
11.一条曲折的路——教学论发展的40年
12.《教学火花集》序言——兼论教例
13.中国近代教学论教材编写史略
14.《中国教学论史》绪论
15.探索教学规律所走过的路
16.学习、自学辅导思想和方法的发展
教学艺术
17.教学艺术的特点
18.教学艺术的魅力
19.教学机智
20.诗教
21.从情境教学看中国教学流派
22.《幽默愉悦教育艺术和乐育乐学思想的发展——中国乐育乐学简史》导论
23.孔子的乐育乐学思想和幽默愉悦教育的艺术
24.陶行知的儿童乐园思想与教育性幽默
25.现代教育幽默与教师的幽默感
26.幽默方法在现代教育中运用的艺术
将《教学的理论与艺术》作为书名也使我能较集中地去回忆和思考,以便说明在逝去的岁月里是为何、如何研究和写作,从而诞生这些论文的。下面先谈这个问题。我从事教学理论研究有较长的历史。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主要从事苏维埃教育学中国化的教学和研究,出版的函授教材《教育学讲义》教学论部分是我执笔的,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强调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广大教师迫切要求有理论结合实际的中国化教学理论指导工作。这不是外国教学论的中国化,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经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融古今中外为一体,反映教学客观规律的中国教学论。于是我开始了重新研究的艰苦过程。在教育科学的春天里,经过七年努力,于1986年出版了一部代表作《教学原理和方法》。《教学的理论与艺术》曾获得省、部级四个二等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陈侠等主持的《师范教育丛书》之一。该丛书是应全国中小学教师提高教育专业水平的急需而组织力量撰写的。人教社陈侠先生拟定了“编写要求与体例”,约我编写,使我有将多年的研究作总结和提高的机会。我利用暑假去普陀山度假一周的机会拟出写作提纲交与陈侠先生,他仔细阅读后提了宝贵的意见。我根据重新修改后的提纲潜心研究写成书稿,又通过精心备课、上课,使书稿内容得到检验,然后作进一步修订。这样,通过教学与治学结合,力求达到较高的水平。《教学的理论与艺术》出版后,我将它作为教育系的教材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该书出版之际,我应人教社之约撰写了《谈谈撰写(教学原理和方法)的体会》一文(以下简称《体会》),发表在该社主办的《课程\教材\教法》杂志1986年第6期上。这是我在完成著作后的一次认真深刻的反思,也是我对如何研究和写作教学理论所作的较系统的总结。
将《教学的理论与艺术》作为书名也使我能较集中地去回忆和思考,以便说明在逝去的岁月里是为何、如何研究和写作,从而诞生这些论文的。下面先谈这个问题。我从事教学理论研究有较长的历史。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主要从事苏维埃教育学中国化的教学和研究,出版的函授教材《教育学讲义》教学论部分是我执笔的,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强调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广大教师迫切要求有理论结合实际的中国化教学理论指导工作。这不是外国教学论的中国化,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经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融古今中外为一体,反映教学客观规律的中国教学论。于是我开始了重新研究的艰苦过程。在教育科学的春天里,经过七年努力,于1986年出版了一部代表作《教学原理和方法》。《教学的理论与艺术》曾获得省、部级四个二等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陈侠等主持的《师范教育丛书》之一。该丛书是应全国中小学教师提高教育专业水平的急需而组织力量撰写的。人教社陈侠先生拟定了“编写要求与体例”,约我编写,使我有将多年的研究作总结和提高的机会。我利用暑假去普陀山度假一周的机会拟出写作提纲交与陈侠先生,他仔细阅读后提了宝贵的意见。我根据重新修改后的提纲潜心研究写成书稿,又通过精心备课、上课,使书稿内容得到检验,然后作进一步修订。这样,通过教学与治学结合,力求达到较高的水平。《教学的理论与艺术》出版后,我将它作为教育系的教材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该书出版之际,我应人教社之约撰写了《谈谈撰写(教学原理和方法)的体会》一文(以下简称《体会》),发表在该社主办的《课程\教材\教法》杂志1986年第6期上。这是我在完成著作后的一次认真深刻的反思,也是我对如何研究和写作教学理论所作的较系统的总结。
董远骞,1925年生,浙江宁海人。1949年浙江大学教育系毕业。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后,分配在杭州市军管会文教部工作。后又在浙江省委农村工作团工作一年有余。后调任浙江大学教育系助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相继在浙江师范学院教育系和杭州大学教育系任教,长期任讲师兼教育学教研室主任。80年代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并担任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全国教育学研究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前身)理事、浙江省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和副会长,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浙江省教育学会顾问。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学术顾问。曾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优秀工作者。
科研工作主要以教学论和俞子夷研究为重点。教学论系列研究的成果有:《教学论》(与张定璋、裴文敏合著)、《教学原理和方法》、《教学的艺术》(合著)、《教学火花集——12年来创造的教例四百则》、《中国教学论史》、《幽默愉悦教育艺术和乐育乐学思想的发展——中国乐育乐学简史》(与董毅青合著)等。有关俞子夷研究的成果有:《俞子夷教育论著选》(合编)、《俞子夷教育思想研究》。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与实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教学论》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学原理和方法》获浙江省高等学校文科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纪念中国教育学会成立十周年优秀论著奖、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
董远骞,1925年生,浙江宁海人。1949年浙江大学教育系毕业。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后,分配在杭州市军管会文教部工作。后又在浙江省委农村工作团工作一年有余。后调任浙江大学教育系助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相继在浙江师范学院教育系和杭州大学教育系任教,长期任讲师兼教育学教研室主任。80年代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并担任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全国教育学研究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前身)理事、浙江省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和副会长,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浙江省教育学会顾问。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学术顾问。曾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优秀工作者。
科研工作主要以教学论和俞子夷研究为重点。教学论系列研究的成果有:《教学论》(与张定璋、裴文敏合著)、《教学原理和方法》、《教学的艺术》(合著)、《教学火花集——12年来创造的教例四百则》、《中国教学论史》、《幽默愉悦教育艺术和乐育乐学思想的发展——中国乐育乐学简史》(与董毅青合著)等。有关俞子夷研究的成果有:《俞子夷教育论著选》(合编)、《俞子夷教育思想研究》。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与实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教学论》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学原理和方法》获浙江省高等学校文科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纪念中国教育学会成立十周年优秀论著奖、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
教学理论
1.要有一本新的《教学论》
一、 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教学论要研讨些什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譬如说:教学过程的规律在别的教学论中还没有系统地阐述,我们的教学论要不要详细地探讨呢?有哪些教学规律呢?课程论在外国教育著作中是五花八门,我们自己的课程论是什么?国外提出一套套的教学原则,我国新历史时期中小学教学应提什么教学原则?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题海战术、快慢班、培养“尖子”等等问题如何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旧教学论的结构是否合理,可否冲破?……怎么去解决这许许多多的问题呢?我们的体会是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我们要学习外国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承认自己学得还很不够;但也不能妄自菲薄,要珍惜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创造。我们要从凯洛夫教育学等等的框框中解放出来,不能奴隶主义;但也不能夜郎自大,要实事求是。这样,我们试拟了以教学过程规律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论结构,共计13章。即:绪论,循序渐进,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认识能力,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教学的教育性,教学要适应学生生理发展的规律。课程论,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考查与考试,教学论的科学研究方法。既突破了旧的框框,又保留了传统章节结构的合理部分。困难还在各章节的具体内容。我们根据各章情况进行了或大或小的改革,进行了新的探索。以课程论为例,这一章的内容主要是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等的规定作一些说明呢?还是介绍各国的课程论呢?我们认为双基论是我国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课程论,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文化大革命”前,它对提高教学质量起过重要作用, “四害”横行时“杀了两只鸡(基)”,近年来双基论恢复了名誉,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双基论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外国经验中有用的东西,不断丰富自己。我们把双基论放在突出的地位,同时也适当介绍传统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基本结构课程论,以便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也作了必要的说明。
教学理论
1.要有一本新的《教学论》
一、 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教学论要研讨些什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譬如说:教学过程的规律在别的教学论中还没有系统地阐述,我们的教学论要不要详细地探讨呢?有哪些教学规律呢?课程论在外国教育著作中是五花八门,我们自己的课程论是什么?国外提出一套套的教学原则,我国新历史时期中小学教学应提什么教学原则?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题海战术、快慢班、培养“尖子”等等问题如何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旧教学论的结构是否合理,可否冲破?……怎么去解决这许许多多的问题呢?我们的体会是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我们要学习外国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承认自己学得还很不够;但也不能妄自菲薄,要珍惜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创造。我们要从凯洛夫教育学等等的框框中解放出来,不能奴隶主义;但也不能夜郎自大,要实事求是。这样,我们试拟了以教学过程规律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论结构,共计13章。即:绪论,循序渐进,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认识能力,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教学的教育性,教学要适应学生生理发展的规律。课程论,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考查与考试,教学论的科学研究方法。既突破了旧的框框,又保留了传统章节结构的合理部分。困难还在各章节的具体内容。我们根据各章情况进行了或大或小的改革,进行了新的探索。以课程论为例,这一章的内容主要是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等的规定作一些说明呢?还是介绍各国的课程论呢?我们认为双基论是我国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课程论,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文化大革命”前,它对提高教学质量起过重要作用, “四害”横行时“杀了两只鸡(基)”,近年来双基论恢复了名誉,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双基论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外国经验中有用的东西,不断丰富自己。我们把双基论放在突出的地位,同时也适当介绍传统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基本结构课程论,以便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也作了必要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