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论教育
编者前言
导论
正文
论自然性教育
论实践性教育
附录
世界公民视野下的普遍历史观
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
人种概念的确定
人类历史起源的猜测
永久和平论——一种哲学的构想
对康德理性批判中思维方式之近代革命的解读及其对教育、教养、道德和政治的意义
康德生平与著作年表
译者后记
《康德论教育》内容简介:本丛书已经被批准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本丛书重点收录20世纪初叶以来的世界教育名著,与《外国教育名著丛书》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各有侧重,相得益彰;凡《外国教育名著丛书》已经收录的,本丛书不再收录。本着取精用弘的原则,入选《汉译世界教育经典丛书》的著作都是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教育家的代表作,其中不少是首次介绍给我国读者。为了便于读者学习与阅读,我们特请译者或相关专家为每《康德论教育》撰写前言或中译本序,对作者及其著作进行全面的导读性介绍;同时,每《康德论教育》还附有作者照片插图及生平著述年表等。
《康德论教育》内容简介:本丛书已经被批准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本丛书重点收录20世纪初叶以来的世界教育名著,与《外国教育名著丛书》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各有侧重,相得益彰;凡《外国教育名著丛书》已经收录的,本丛书不再收录。本着取精用弘的原则,入选《汉译世界教育经典丛书》的著作都是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教育家的代表作,其中不少是首次介绍给我国读者。为了便于读者学习与阅读,我们特请译者或相关专家为每《康德论教育》撰写前言或中译本序,对作者及其著作进行全面的导读性介绍;同时,每《康德论教育》还附有作者照片插图及生平著述年表等。
康德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作为世界历史上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课程的学者,他的教育思想也对世界教育理论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教育》一书中。“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在康德心头萦绕一生,促使他对哲学进行了哥白尼式的革命。他通过理论哲学回答了“我能够知道什么”的问题,通过实践哲学回答了“我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和启蒙运动的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和集大成者。他把无目的与合目的性的美学思想引入道德教育。而后他又以“人是什么”的问题展开了对教育学思想方法的革命,提出了关于教育目的、意义、过程、取向、原则等问题的一系列思想和观点,在世界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还附录了康德的与教育直接相关的五篇论文等资料,它们也是了解、学习和研究康德教育思想的基本文献。
本书由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教育著作翻译家李其龙教授领衔、根据权威德文版本最新译出。
康德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作为世界历史上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课程的学者,他的教育思想也对世界教育理论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教育》一书中。“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在康德心头萦绕一生,促使他对哲学进行了哥白尼式的革命。他通过理论哲学回答了“我能够知道什么”的问题,通过实践哲学回答了“我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和启蒙运动的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和集大成者。他把无目的与合目的性的美学思想引入道德教育。而后他又以“人是什么”的问题展开了对教育学思想方法的革命,提出了关于教育目的、意义、过程、取向、原则等问题的一系列思想和观点,在世界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还附录了康德的与教育直接相关的五篇论文等资料,它们也是了解、学习和研究康德教育思想的基本文献。
本书由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教育著作翻译家李其龙教授领衔、根据权威德文版本最新译出。
带有愤怒征象的惩罚会产生负面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把它视为他人情绪的结果,而把自己视为这种情绪发作的对象。一般来说,对儿童施加惩罚始终必须相当谨慎,要让他们认识到,惩罚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让他们变好。在儿童接受惩罚时,让其道谢、让其伸手被人亲吻等诸如此类的做法是愚蠢的,这会使他们产生奴性。假如经常重复自然性的惩罚,就会使他们成为执拗的人;假如父母们因为孩子的固执而惩罚他们,那只会使他们越来越固执。不过,固执的人并不总是最坏的人,他们往往比较容易向善意的想法让步。
成长中的少年的服从与儿童的服从不同。前者是对义务的规则的服从。出于义务做某件事情,这意味着服从理性。对儿童谈什么义务是徒劳的。他们至多会把义务视为触犯了就要挨鞭子的东西。儿童也许是由单纯的本能引导的,但他一旦长大,就必须接触义务的概念。羞耻的概念也不要用于儿童,而应在少年阶段才用。也就是说,羞耻只有在荣誉的概念已经植根于儿童心中的时候才能使用。
带有愤怒征象的惩罚会产生负面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把它视为他人情绪的结果,而把自己视为这种情绪发作的对象。一般来说,对儿童施加惩罚始终必须相当谨慎,要让他们认识到,惩罚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让他们变好。在儿童接受惩罚时,让其道谢、让其伸手被人亲吻等诸如此类的做法是愚蠢的,这会使他们产生奴性。假如经常重复自然性的惩罚,就会使他们成为执拗的人;假如父母们因为孩子的固执而惩罚他们,那只会使他们越来越固执。不过,固执的人并不总是最坏的人,他们往往比较容易向善意的想法让步。
成长中的少年的服从与儿童的服从不同。前者是对义务的规则的服从。出于义务做某件事情,这意味着服从理性。对儿童谈什么义务是徒劳的。他们至多会把义务视为触犯了就要挨鞭子的东西。儿童也许是由单纯的本能引导的,但他一旦长大,就必须接触义务的概念。羞耻的概念也不要用于儿童,而应在少年阶段才用。也就是说,羞耻只有在荣誉的概念已经植根于儿童心中的时候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