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图书

老年心理学/全国老年教育师资培训教材

  • 书名: 全国老年教育师资培训教材:老年心理学
  • 编著:岑国桢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 丛书:全国老年教育师资培训教材
  • 开本:16开
  • ISBN:9787107266799


天猫旗舰店

目录

第一章绪论

内容提要

第一节什么是老年心理学

一、老年心理学的界定

二、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老年心理学的发展

一、学科背景

二、社会背景

第三节老年心理学的理论

一、生物学理论

二、心理学理论

三、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四节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老年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二、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第五节老年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意义

一、老年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二、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老年期的生物学变化

内容提要

第一节衰老的理论观点

一、遗传基因观

二、自由基学说

三、免疫学说

第二节老年人外形的变化

一、皮肤和毛发的变化

二、骨骼和关节的老化

三、感官系统的变化

第三节老年人系统器官的变化

一、呼吸系统

二、心血管系统

三、泌尿系统

四、消化系统

五、内分泌系统

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老年期的神经系统变化

内容提要

第一节心理行为的神经系统基础

一、大脑组成和功能

二、神经细胞组成和功能

第二节老年期神经系统的形态学变化

一、脑老化的形态学变化

二、边缘系统和基底神经节的形态学变化

第三节老年期神经系统的组织学变化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变化

二、树突的变化

三、轴突的变化

四、神经元纤维缠结和老年斑

五、神经系统的其他组织学变化

第四节老年期神经系统的生物化学变化

一、蛋白质

二、脂类

三、核酸

四、中枢神经递质

五、脑代谢

第五节老年期脑电活动的变化

一、脑电图(EEG)

二、老年入睡眠时的脑电图

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老年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调适

内容提要

第一节概述

一、何谓认知

二、老年期认知发展的特点

三、影响老年期认知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老年期感知觉的老化及调适

一、何谓感知觉

二、老年期感知觉的老化

三、老年期感知觉老化的应对

第三节老年期记忆的特点及调适

一、何谓记忆

二、老年期记忆的特点

三、老年人如何应对记忆的变化

第四节老年人的智力和智慧

一、智力与智慧

二、老年人的智力

三、老年人的智慧

第五节认知老化干预的研究和实践

一、老年期认知老化的干预研究

二、老年期认知老化干预的实践

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老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与调适

内容提要

第一节概述

一、社会性及其发展

二、老年期社会性发展的任务:回顾与整合

三、成功老龄化及有关理论

第二节老年期人格的发展及其优化

一、人格概述

二、成年后人格的变化

三、老年期人格的特点和类型

四、人格的优化

第三节老年期自我的发展

一、自我概述

二、老年人的自我和自尊

三、老年期个体自我发展的任务

第四节老年期情绪的特点及其调适

一、何谓情绪

二、影响老年期情绪变化的因素

三、老年期情绪的一般特点

四、老年期常见的消极情绪状态

五、老年期不良情绪的应对

小结

思考题

……

第六章老年人的退休心理、人际关系心理

第七章老年人的婚姻心理、性心理

第八章老年人的祖孙互动心理

第九章老年人的丧亲心理、临终心理

第十章老年人的决策心理

第十一章老年人的心理异常(上)

第十二章老年人的心理异常(下)

第十三章老年人的心理测量

第十四章幸福老年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介绍

《全国老年教育师资培训教材:老年心理学》系统概述了老年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全面展现了老年期个体的生理及心理的基本特征,包括老年人的生物学和神经系统的变化、老年人的认知及社会性发展与调适。《全国老年教育师资培训教材:老年心理学》结合国内外老年心理学研究与实践的成果,详细介绍了老年人生活各领域的心理学问题,涉及老年人的退休心理和人际关系心理问题、婚姻心理和性心理问题、祖孙互动心理问题、丧亲心理和临终心理问题、决策心理问题、心理异常问题以及老年人的心理测量知识。

作者简介

岑国桢,1944年生,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曾先后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二等奖,上海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高校教学名师奖。著有《教育心理学》《行为矫正》《青少年主流价值观探索》《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品德心理研究新进展》《学校心理辅导基础》《学校心理干预的技术与应用》等,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研究报告、论文约百篇。

精彩书摘

有研究者考察了年轻人和老年人大脑激活的模式:年轻时个体面对认知任务,其大脑激活表现出明显的单侧化优势,体现出一种非对称性;进入老年期,这种单侧化优势减弱,大脑双侧半球均出现了激活,即非对称性减弱。研究发现,在认知任务中,大脑双侧半球均被激活的老年人的成绩优于单侧半球激活的老年人。可见,老年人大脑非对称性减弱补偿了老化带来的认知衰退。上述研究中,成绩好的老年人就是通过激活更多的脑区,使其进入当下的认知活动中来,从而弥补了认知的衰退,提高了作业水平。

(四)老年期认知发展的可塑性

老年期认知发展的可塑性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认知老化的延缓。在不同老年人身上,可以发现认知老化的速度有着极大的差异。接受教育的年限越长,职业工作的认知复杂性越高,个体认知老化的速度就越慢。另外,个性、情绪、经验、认知策略、心理健康等因素也会影响认知老化的进程。所以,通过控制有关因素是能够有效延缓认知老化的进程的。

其二,老年期认知的干预。传统观点强调老年期的老化带来各种认知损伤,认为这种损伤是不可逆转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老年期的认知功能既有衰退的一面,还有通过训练可能获得改善甚至提高的另一面。这种干预效果不仅体现在认知层面,如记忆、推理、加工速度等,还表现在相应的神经系统活动方面,如脑容量、脑功能激活等变化。

图书插画

 

相关图书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