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图书

儿童自由与学校变革

  • 书名: 主体教育研究丛书 儿童自由与学校变革
  • 编著:程红艳 著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丛书:主体教育研究丛书
  • 开本:
  • ISBN:9787107243301


天猫旗舰店

目录

导 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价值 
三、本书的架构 
第一章 个人自由的意蕴 
第一节 自由是人存在的本质 
一、有关自由的相关定义 
二、个人自由即不受专断意志的强制 
三、自由是一种假设 
四、我的自由、你的自由与他的自由 
五、“没有钱买面包”是否自由 
第二节 自由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一、自由是一种公民资格 
二、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专制 
三、另一种不同路径:从人治到法制 
第三节 自由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一、泾渭分明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 
二、自由比平等更重要 
三、拓展个人自由的新原则 
第四节 个人自由的三要素 
一、自由意味着人是目的 
二、自由是一种权利 
三、自由即自我实现 
第五节 个人自由、社会发展和美好生活 
一、个人自由使社会更具活力 
二、个人自由与知识进步的双向互动 
三、个人自由与美好生活 
第二章 自由人的现代图景 
第一节 自由人的历史剪影 
一、理性高度发达的机器人 
二、工具性人格的成功人 
三、内心高贵的野蛮人 
四、以上帝为榜样的超人 
五、诗性的唯美主义者 
第二节 学校教育需要培养的现代自由人 
一、认知和行动的主体 
二、个性和社会性的结合 
三、理性和情感的平衡 
第三节 对于个人自由的威胁 
一、人的物化、物质崇拜和“消费人” 
二、权力的匿名化和“体制人” 
三、考试型社会和“考试人” 
四、大众传媒、大众文化和“娱乐人” 
五、生活的无意义感和“无根人” 
第四节 我们需要一种健全的自由感 
一、 自愿的自由感 
二、自觉的自由感 
三、自律的自由感 
第三章 儿童的自由及其限度 
第一节 儿童自由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手段 
一、教育理论从引导论到生长论的转变 
二、儿童自由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强调儿童的自由是一种浪漫主义吗 
第二节 儿童的自由本身成为目的 
一、自由作为儿童发展的目的 
二、教育目的的强制性与儿童生长的自发性 
第三节 引导儿童自由:从消极自由到积极自由 
一、没有暴力、恐惧的安全环境 
二、理性与自由最大化原則 
三、等待成熟比提前干预更重要 
四、承担责任比过度保护更重要 
五、积极自由:拒绝精神荒芜 
第四节 儿童可以有多少自由 
一、足够的理性 
二、获得自由的意愿 
三、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节 回归底线伦理的教师自由 
一、教师自由是学生自由的条件 
二、回归底线的教师职业伦理 
三、对于“关爱学生”的反思 
四、公正是教师职业的底线伦理 
五、做一个公正的教师 
第六节 中小学教师的言论自由 
一、言论自由建立在学术自由基础上 
二、中小学教师的三种言论立场 
三、言论自由权的限度 
四、教师教学自由的限度 
第四章 自由的学校:变革的动力及路径 
第一节 现代教育的另一张面孔 
一、极权主义的土壤:现代社会的冰冷阴影 
二、极权主义的教育 
三、心理催眠:温和的控制 
第二节 历史上的自由学校 
一、理智自由与柏拉图学园 
二、意志自由与夏山学校 
三、道德自觉与成都中学 
第三节 学校教育的转型及其动力 
一、从历史中把握影响学校教育的因素 
二、诸因素对学校教育现实的影响 
三、学校教育转型的现实动力 
第四节 建构自由学校的尝试和可能路径 
一、中国式自由学校的现实探索 
二、建构自由学校的可能路径 
第五章 知识教育与学习自由 
第一节 知识教育的误区 
一、灌输 
二、训练和“头脑黑箱” 
三、知识与权力的结合 
第二节 教育改革中的知识观争论 
一、主导知识观 
二、流行知识观 
三、学界知识观 
第三节 重建知识观的思考 
一、超越旁观者知识观 
二、超越知识的本质主义 
…… 
第六章 道德教育与道德自律 
结语 建构“新社会本位”的学校教育 
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介绍

《儿童自由与学校变革》是主体教育研究丛书之一,该丛书主体教育理论所谓的“主体”,既指个体,也指群体乃至人类,但就讨论学生发展来说多指学生个体。在主体教育理论的视界里,教育活动应当从现实生活出发,以人为本,着眼于调节和解决学生与外界和主体自身的矛盾,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之主旨在于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引领人与外界辩证互动,促进人类世界的延续与创新。还把活动概念引入了教育学。这就意味着承认学生是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社会的人;意味着承认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意味着承认学生的活动是他发展的基础。
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着人的发展的人的依赖、物的依赖的严重异化问题,主体教育理论的提出正是为了缓解这一异化。主体教育理论作为一个词汇也许会消失,但有关的话题将常说常新,因为教育引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仍将越来越凸显,实现建构体现时代精神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的愿望也将越来越迫切。 

作者简介

程红艳,湖北随州人,2004年获华东帅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2005—2008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1—2012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华中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湖北省教育学会德育分会学术顾问,主要从事基础教育、道德教育、教育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课题“中部地区社会分层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等课题的研究。著有《中等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等,主编教材《新教师专业发展》等 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精彩书摘

 

图书插画

 

相关图书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