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图书 当前位置:首页 > 图书

幼儿园班级管理/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教材

  • 书名: 幼儿园班级管理
  • 编著:张燕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 丛书: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教材
  • 开本:16
  • ISBN:9787107276422


天猫旗舰店

目录

第一章 幼儿园班级管理概述

[学习目标]

[本章提要]

第一节 幼儿园班级和班级管理

第二节 幼儿园班级的组织管理

第三节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影响因素和原则

[思考与练习]

[现场案例]

第二章 幼儿园班级教师

[学习目标]

[本章提要]

第一节 幼儿园教师的特殊性

第二节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规范和岗位职责

第三节 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

[思考与练习]

[现场案例]

第三章 幼儿园班级保教管理过程

[学习目标]

[本章提要]

第一节 保教结合原则

第二节 制订班级保教工作计划

第三节 幼儿园班级保教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第四节 幼儿园班级保教工作的检查与总结

[思考与练习]

[现场案例]

第四章 班级教育环境的创设与管理

[学习目标]

[本章提要]

第一节 班级教育环境概述

第二节 班级室内教育环境的创设

第三节 班级户外活动环境的创设

第四节 班级玩具、材料和设施的管理

[思考与练习]

[现场案例]

第五章 幼儿园班级生活管理

[学习目标]

[本章提要]

第一节 班级生活管理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节 幼儿园班级一日生活作息安排

第三节 建立班级一日生活常规

第四节 幼儿安全教育与管理

[思考与练习]

[现场案例]

[附资料]

第六章 幼儿行为管理

[学习目标]

……

第七章 班级管理中的家长工作

第八章 班级特殊时段活动及大型活动的管理

参考文献

内容介绍

《幼儿园班级管理/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教材》特色:

1.广泛的适用性

《幼儿园班级管理/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教材》所指的幼儿园泛指各种类型的托幼机构,教材内容涉及幼儿教育的最基础方面,因而不仅适合城市也适合农村,还可用于小型非正规幼儿教育组织或机构。教材的读者范围为职前在读的学习者,即幼儿园准教师和在岗的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园管理者。

2.基础性

《幼儿园班级管理/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教材》力求提供最基础、最必要的指导,教材内容的八个方面均为班级管理或园所管理的最基本工作,即所谓的“尽本分”。教材的编写在澄清基本观点的同时突出实践取向。

3.平民性

针对当前物质技术至上和幼儿教育精英化的倾向,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强调入文因素:幼儿教育应该为普通人即每个平民皆能够接受和享有,是社区生活之必须,而不是高端化、贵族化的。主旨是倡导幼儿教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及常识,在行文上力求平实、朴素,通俗易懂。

作者简介

 

精彩书摘

二保教工作的组织形式

从组织形式上讲,保教工作一般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三种组织形式。

(一)集体活动

自从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教学的思想以来,分班进行的课堂教学以其所具有的高效性被人们普遍接受。幼儿园也比较普遍地采取这种集体活动的形式来提升幼儿的共同经验。在分班的形式上,幼儿园大多采取按年龄分成大、中、小班的方式,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来制订教学计划,每天开展数次集体教学活动。

集体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同一时间内要求所有的幼儿做相同的事情,有益于班级幼儿同步学习,获得相同经验,保证班级保教目标的完成。集体活动具有特定的功能和优势,幼儿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有助于克服自我中心,学习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并与人交往,建立友谊,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同时通过集体活动增强幼儿的班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集体活动的局限是过于强调整齐划一,难以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难以关注到幼儿的个别差异和不同兴趣特点。

对集体活动功能的认识不宜绝对化,是否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应视具体的教育内容、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幼儿的已有经验来确定。我国部分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以及一些城乡结合部,因为房舍、师资等条件匮乏或者村民居住比较分散,往往按混龄编班,教育教学采用集体活动形式是比较适宜的。这样既解决了所有幼儿入园的问题,能保障每一个幼儿的受教育权,又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差异,发挥大带小的作用,大孩子充当教师的助手即小导师的角色,从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二)小组活动

组织小组活动之前先要对幼儿进行分组。分组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分组、根据年龄差异分组、根据兴趣分组等。不管哪种分组形式,都需要考虑这样几点:有层次(组间幼儿有差异)、有特色(各组都不同,可能是操作内容不同,也可能是每组幼儿特点不同等)、有变化(组员随活动内容、幼儿发展情况变动)。

小组活动可以是教师有计划安排的活动,例如主题活动分组进行;可以是教师设计和引导的,例如区域活动;也可以是幼儿自发组织的活动,例如几个幼儿在户外一起观察和研究蚂蚁。小组活动可以是在同一时间里,各小组成员做相同的事情,例如区域活动;也可以是小组轮流进行活动,例如材料、场地有限时,可以让几个小组先进行户外活动,其他小组等待轮流。小组活动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允许让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和速度去做所要求的事情,同时又增加了幼儿与同伴、与教师、与材料互动的机会。一般地,小组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熟悉活动开展所需要的条件,具备小组指导的能力等。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角色应当是环境的创设者、材料的提供者、幼儿的合作者、观察者等。例如区域活动,教师提供各个区角的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教师分组指导和观察幼儿的行为。它既是集体活动的延伸,更是集体活动的有益补充,可以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图书插画

 

相关图书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