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大学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材

  • 书名: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 编著:  许卓娅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12-01
  • 丛书:大学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材
  • 开本:16开
  • ISBN:9787107233579


天猫旗舰店

目录

第一章音乐教育概述

第一节音乐和音乐教育

第二节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发展

第一节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

第二节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发展

第三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

第一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制定

第二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结构

第三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内容

第四节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撰写

第五节幼儿园音乐教学任务分析

第四章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近现代外国儿童音乐教育

第二节近现代中国儿童音乐教育

第五章3岁前儿童的音乐教育

第一节3岁前儿童的音乐学习

第二节家庭中3岁前儿童的音乐教育

第三节社会教育机构中的集体音乐教育

第四节社区音乐教育资源

第六章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与指导方法

第一节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指导方法

第七章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

第一节幼儿园歌唱活动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新作品教学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创造性歌唱教学

第四节游戏化的歌唱教学

第五节发展幼儿歌唱的艺术表现力

第八章幼儿园集体韵律活动

笫一节幼儿园韵律活动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新作品教学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创造性律动教学

第四节集体舞蹈教学

第五节游戏化律动教学

第六节发展动作表演的艺术表现力

第九章幼儿园集体奏乐活动

第一节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活动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新作品教学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法

第四节探索性打击乐器演奏教学

第五节游戏化打击乐器演奏教学

第六节发展幼儿乐器演奏的艺术表现力

第十章幼儿园集体欣赏活动

第一节欣赏活动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新作品教学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其他表演艺术欣赏教学

第四节游戏化音乐欣赏教学

第五节发展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

第十一章综合视野下的幼儿园音乐教育

第一节综合主题活动中的音乐教学设计

第二节激励幼儿自主拓展课程的音乐教学设计

第三节日常生活中的幼儿园音乐教育

第十二章幼儿园不同结构化程度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一节不同结构化程度的音乐教育活动及其设计

第二节不同结构化程度歌唱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案例

第三节不同结构化程度韵律活动的设计与案例

第四节不同结构化程度乐器演奏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案例

第五节不同结构化程度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案例

第十三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状况的评价

第二节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评价

第三节评价发展的新趋势——为了理解和改进的评价

第十四章建设和谐的学与教的关系

第一节有效教学组织管理对有效学习和发展的保障

第二节教学互动因素的调适

第十五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

第一节儿童音乐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向

第二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研究范例

第三节教师个人及团队的实践反思研究

附录系列层次设计思路下的音乐教育活动计划模型——范例

内容介绍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包括四大部分。 部分为“入门学习篇”,为入门学习者提供本学科的基本内容框架。第二部分为“体验学习篇”,主要介绍了3岁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方法,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幼儿园集体情境中歌唱、律动、奏乐、欣赏等四种不同的音乐学习内容和方法。第三部分为“反思学习篇”,主要向学习者提供自我反思和自我改善的理论框架。第四部分为“探究学习篇”,主要希望向已经具备较高反思和自我完善能力的行内学习者,以及有专业研究兴趣的学习者提供质疑、检验现有理论实践,继续探究未知规律和新的应对问题方法的基本思路。

作者简介

许卓娅,1951年生于南京,先后于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和教育系学习,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6—1997年赴美国堪萨斯大学进修,学习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和音乐治疗。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教材等近30种,发表论文近300篇,主持省级以上课题4项。

精彩书摘

人在从事不同音乐活动的同时,大脑的各个不同中枢所接受的刺激量是不同的,因而获得的锻炼和发展也是不同的。如在音乐表演活动中,运动及运动感觉中枢将担任更多的控制、调节工作;在欣赏和创作活动中,更多的中枢将参与信息的收集、加工、输出的过程。所以,过分偏重运动技能训练的音乐教育,特别是那些欠缺情感和思维介人的表演技能训练,可能更多地对运动中枢和运动感觉中枢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其他有关中枢则可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

当然,以上仅是根据脑科学现阶段研究的某些结果做出的一些推断。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有丰富的活动和全面的训练才能使大脑各部分都有机会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之中,才能使大脑各个中枢都获得良好的发展。学前阶段是人脑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大脑各部分获得积极活动的机会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只有重视大脑功能全面开发的音乐教育,才有可能为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提高运动能力

生命在于运动,学前期是人身体发展最迅速的阶段之一,运动对于处在这一时期中的儿童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而,与身体运动联系紧密的音乐教育活动也就有了一种特殊的价值。

学前期儿童的音乐学习很少有完全脱离身体运动的。在各种伴随音乐进行的动作表演活动和乐器演奏活动中,儿童可获得锻炼身体各相应部分的大小肌肉、骨骼和韧带,提高神经系统反应的速度和协调能力,增强心肺等器官的耐受力。特别是经常参加韵律活动的儿童,更有可能获得健美的体形、端正的姿态和良好的发育。即使是歌唱活动,也能对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和呼吸器官的发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育者可以有意识地利用音乐教育活动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提高他们的身体运动能力。

(三)增进身体健康

身体活动固然和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活动也是身体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现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情绪”这一心理状态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的。如肌肉、血管、内脏及内分泌器官的机能,都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通过仪器对音乐听者的生理反应做出定量分析,以证实什么样的音乐能够产生什么样的生理刺激作用。而且目前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开始应用于慢性病治疗、身心康复治疗等领境。可见,通过音乐调整情绪,进而调节生理状态,以达到促进或维护身体健康是完全可能的。

图书插画

相关图书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