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重新走近接受学习
第一节 接受学习概述
第二节 接受学习理论
第二章 接受学习与其他学习
第一节 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
第二节 接受学习与合作学习
第三节 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
第三章 接受学习的主体
第一节 接受学习中的教师
第二节 接受学习中的学生
第三节 接受学习中的主体关系
第四章 接受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第一节 接受学习课堂教的策略
第二节 接受学习课堂学的策略
第五章 接受学习的课堂教学技能
第一节 呈现教学内容的技能
第二节 教学问答技能
第三节 课堂时间的监控技能
第六章 接受学习的教学艺术和技术
第一节 接受学习的教学艺术
第二节 接受学习的教学技术
第七章 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
第一节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第二节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
第三节 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第八章 接受学习的课堂教学测评
第一节 接受学习课堂教的测评
第二节 接受学习课堂学的测评
第九章 接受学习的学段特征
第一节 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
第二节 中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
第十章 接受学习的学科教学
第一节 语文接受学习的教学
第二节 数学接受学习的教学
主要参考文献
《接受学习与课堂教学》一书是对教学策略探讨,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探讨课堂情境条件下教与学的策略。力求把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结合起来,系统概括教学心里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当前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将教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密切结合,拓展研究领域,丰富学科体系,为课程与教学改革和教师培训服务。
刘衍玲,1975年9月生于四川省汶川县,羌族。现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教学心理研究。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六项,主持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西南大学青年基金课题各一项。担任十余部著作、教材的主编或副主编,参与编写著作、教材二十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篇。
吴明霞,1972年2月生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心理学博士。现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青少年心理、教师心理、心理咨询、职业心理。讲授课程包括“心理咨询和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心理学”等。
第一章 重新走近接受学习
第—节 接受学习概述
面对没有生气的课堂和低效率的教学,人们常常将其归罪于接受学习和讲授教学,甚至有人将其叫做“旧教育传统的残余”。事实上,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凡要进行有组织的课堂教学都无法轻易摈弃接受学习和讲授教学。人们的上述批评主要是由于不理解接受学习本身的含义和价值,以及对接受学习运用不当所致。什么是接受学习?它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本节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一、接受学习的概念
(一)接受学习的含义
接受学习是指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前人发现、创造、积累的人类的社会经验,学生把这些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使其成为自己认知事物、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及发明创造的工具的一种学习方式。简单地说,接受学习主要是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人类积累的社会经验)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理解接受学习这一概念时必须把握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人类社会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无尽的社会经验。就经验传递而言,教育就是社会经验传递的特殊系统。学生是这一经验传递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是经验的接受者。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接受社会经验,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接受特性。可见学生学习的接受特性不是人为规定的,而是由经验传递系统的整体特性及学生在这种系统中的地位和职能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