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导 论 文化的界说与教育文化学的构建/1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3
第二节 文化与教育的基本关系 / 9
第三节 文化学的发展与教育文化学的构建 / 19
第一章 教育文化观的历史考察 /35
第一节 文化与教育:词源学上的考证 / 37
第二节 我国教育文化观的历史变 / 43
第三节 西方教育文化观历史概观 /50
第二章 多维视野中的教育文化观/63
第一节 西方教育流派教育文化观钩沉/65
第二节 文化人类学流派教育文化观述要/81
第三章 文化传播与教育 / 109
第一节 文化传播概述 / 111
第二节 文化传递与教育 / 120
第三节 文化输入与教育 / 133
本丛书是新中国第一套尝试以系统结构编写的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研究从书,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组编,瞿葆奎、吕达任正、副主编,各卷作者均为教育学相关分支学科专家。它从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角度力求全面反映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试图勾勒教育科学的概貌,并体现新的学术见解,做到历史与逻辑相结合,材料与观点相结合,叙述与评析相结合。
本丛书以其鲜明的学术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反复再版重印。其中不少分卷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海外一些出版机构已经购买部分分卷版权。
《丛书》共20卷:《教育哲学》《教育逻辑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生态学》《教育文化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学》《教育信息学》《教育卫生学》《教育行政学》《教育技术学》《教育史学》《教育实验学》《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统计学》《元教育学》。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人教社特组织有关专家对本丛书加以修订完善。本次修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对全书注释、引文做了进一步核实和规范;更新了各卷部分资料和观点;个别分卷几近重写。
郑金洲,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金洲教授现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郑金洲,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金洲教授现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文化,一种亘古绵久的社会现象,它与教育相伴而生,相随而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为前提,互相砥砺。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给文化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二者缺一不可。就文化与教育的“亲缘”关系来讲,文化是教育的“近亲”,属“直系亲属”之列,它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要比政治和经济来得更直接,并且它也是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发挥作用的中介环节。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
谈到文化与教育,就涉及一个如何界定文化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颇为棘手,但它是本书不可或缺的逻辑前提。
自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文化一直是世界范围内探讨的热门话题,许多研究者从自己所属的学科和研究对象出发,对文化的定义提出了各自的界说,目前来看,这些界说远未达成共识,反而使得文化涵义的分歧愈益明彰。文化几乎成了钱钟书先生所讲的“你不说我还清楚,你越说我越糊涂”的那类概念。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文化的定义至今已不下三百余种。文化一词的复杂多义,使得一些人对界说文化丧失了信心,认为“企图或者声称给文化概念确定范围是徒然的”,“要想建立一个适用于任何地方的任何事例,并能解释它的过去与预测未来的概括性结论是徒劳的”。但是,没有概念,就没有科学研究,只有确定了文化的质的规定性,才能确定文化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研究范围,并依此建立起其他一系列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