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中国教育科研报告(2007第4辑)

  • 书名: 中国教育科研报告(2007第4辑)
  • 编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编  曾天山 刘立德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 丛书:
  • 开本:16
  • ISBN:9787107207976


天猫旗舰店

目录

 

研究报告

 教学的社会本性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型大学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及其整合和实践一体化

 远程教育学基本理论及其体系

 高素质婴幼儿教师教育培养的实践研究

成果公告

 企业雇员教育生涯与职业生涯交互开发

 公办学校活力激发行动方案

论点摘要

 我国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边远贫困地区运行模式

学界大视野

 整合三十年高考所映现的语文教学策略

 关于学校法律地位的思考

教育科研大学谈

 基于合作的学校组织

省市区教育科研之窗

 辽宁省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报告

 创建区域性办学特色多样化理论与实践实验研究

 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

教育著作评论

 百年教育史的启迪——评《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

 “可信又可爱”的教师实践从哪里来——《教师实践智慧及其养成》评介

教育科研机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研机构

教育学人

 孙培青: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郭齐家:不争而善胜,无为而善成

历史丰碑

 国学视野中的教育学——王国维及其教育研究

学术动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结题鉴定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李玉非)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

 全国首届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综述(万明钢 张善鑫)

 

内容介绍

 

作者简介

 

精彩书摘

 

研究报告

 教学的社会本性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一、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实地研究,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主要特色是将理论研究与调查研究、实地研究进行有机结合。具体内容如下。

(一)研究教学改革的几种类型

课题研究了众多著名的教学改革,从发起主体、推进模式、改革目的等维度来考察教学改革,将历来的教学改革粗略地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由上而下的改革。发起主体往往为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就我国而言,还有其特殊性,既表现为国家领导人的号召或讲话;也可以表现为政府的决策。

此类改革是社会发展及国家具体政策希望教育做出某种变革。因此,这类改革往往指出改革的方向及较宏观的改革目标,却并不明确具体的问题及具体的改革措施。

这类改革的推进模式,往往是全面铺开,能够短时间内在全国、全省或某地区全面开展,规模大、声势大,涉及的范围及问题广,能够形成全面改革的氛围,但针对性和深入细致的工作往往不到位。

第二类改革,基本上是由教学实践所提出的问题而引发的。对于这类改革,我们可以称之为是“草根实验”,即此类改革来源于教学第一线,改革者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切身的体验。这类改革的主体往往是一个地区或一所学校,甚至一个班级、一个教师。例如,著名的上海市青浦实验,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的“三个小主人”实验,南通二师附小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实验,等等。

此类改革有极强的当地性,其影响及受惠者往往只局限于发起主体本身。在当地可以形成自我生长以及应对外界变化的良好机制。这样的改革,虽然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通过改革实验,可以总结经验,提升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广。但由于其所面对问题及解决问题方式的特殊性,而使得它的影响难以扩大,一般只具有启示意义。

第三类改革,来源于理论的批判。虽然在最终的意义上,教学实践的现状是其提出某种改革的根据,如杜威对传统教育理论指导下学校教学现状的关注,以及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注等。但从根本上说,改革者的直接兴趣在理论而非具体的教学实践。

  ……

 

图书插画

 

相关图书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