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

  • 书名: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
  • 编著:  章志光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 丛书:
  • 开本:16
  • ISBN:9787107306792


天猫旗舰店

目录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溯源、对象与方法/1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2

一、思辨期(社会心理思想早期积累阶段)/2

二、经验描绘期(社会心理学孕育或成型阶段)/4

三、实验期(社会心理学成熟与独立发展阶段)/7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10

一、分歧与争议/10

二、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12

三、社会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16

第三节怎样研究社会心理/18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原则/18

二、几种主要的具体方法/21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29

第一节行为主义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30

一、刺激一反应理论/30

二、模仿论/32

三、社会学习理论/32

四、社会交换理论/33

第二节认知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35

一、格式塔学派的理论/35

二、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36

三、认知相符理论和一致性理论/38

第三节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41

一、精神分析理论/41

二、新精神分析中的社会学派别/43

三、人际行为三维理论/47

第四节符号相互作用学派及其新理论/50

一、符号相互作用理论的基本思想/50

二、角色理论/52

三、参照群体理论/55

第三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60

第一节社会化的概念/60

一、社会化概念及其发展/60

二、社会化的特点/62

三、社会意识与社会化/65

四、社会化的基本目标/68

五、社会化与个性化/70

第二节社会化的心理机制/72

一、角色引导机制/72

二、社会比较机制/75

三、社会学习机制/77

四、亚社会认同机制/78

第三节自我概念及其发展/80

一、什么是自我概念/80

二、自我概念的功能/82

三、自我概念的结构/84

四、自我概念的发展/87

第四章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94

第一节社会知觉及印象形成/95

一、社会知觉/95

二、印象形成/99

第二节知觉他人与自我知觉/102

一、知觉他人的过程/103

二、知觉他人的内涵/108

三、自我知觉/111

四、社会知觉的偏差/116

第三节社会认知:认识他人的高级过程/121

一、社会推理的步骤/122

二、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124

三、认知启发/127

四、内隐社会认知/130

五、社会认知的文化效应/135

第四节印象管理:控制他人的社会知觉和认知/136

一、对印象管理的理解/136

二、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137

三、印象管理的策略/139

四、印象管理的识别/142

五、印象管理与文化/144

第五章归因与决策/148

第一节归因及其理论/149

一、归因的概念/149

二、归因的理论/149

三、归因原则与归因偏差/155

第二节归因风格和归因训练/166

一、归因风格及其测量/166

二、归因训练/167

第三节决策的理论及其影响因素/170

一、决策的概念/170

二、决策理论/171

三、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176

第四节决策风格与决策技术/178

一、决策风格及其测量/178

二、决策技术/182

三、学生决策能力的培养/185

……

第六章态度及其改变/188

第七章沟通与人际吸引/236

第八章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268

第九章攻击和攻击行为/308

第十章亲社会行为/335

第十一章合作与竞争/377

第十二章从众、服从、依从/410

第十三章群体的基本过程/439

第十四章社会认同与群际偏见/467

第十五章作为交叉和应用学科的社会心理学/505

主要参考文献/559

内容介绍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 规划教材:社会心理学(第三版)》涵盖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社会知觉,归因与决策,态度及其改变,人际关系,亲社会行为,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基本过程,作为交叉和应用学科的社会心理学等主题,全面反映了当代社会心理学所包含的个体社会心理和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社会心理和行为、应用社会心理学四大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 规划教材:社会心理学(第三版)》强化了社会化的特点、社会意识与社会化、社会认知的文化效应、印象管理与文化、群际偏见等内容;在介绍应用社会心理学时,重点挑选了三个较为成熟的、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的交叉应用领域进行论述。此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 规划教材:社会心理学(第三版)》紧密联系中国实际,更多地介绍与阐述了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力求体现中国化,特别是中国社会心理的文化特征。

作者简介

 

精彩书摘

 

图书插画

 

相关图书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