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材及教育理论图书 当前位置:首页 > 图书

致知穷理:大学发展的多维探索 高等教育研究丛书

  • 书名: 高等教育研究丛书 致知穷理:大学发展的多维探索
  • 编著:蓝劲松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年05月
  • 丛书:高等教育研究丛书
  • 开本:32
  • ISBN:9787107208904


天猫旗舰店

目录

导言

第一篇 大学之道

第一章 别国的大学与我们的大学——中西大学起源线索纵横谈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西方大学的起源线索

第三节 西方大学的实践模式与理论基础,

第四节 中国大学流慨观

第五节 中国大学发展个案

第六节 基本结论

第二章 大学的人学基础——论人的本质、结构与特征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人的本质与结构

第三节 人的特性

第四节 简要结论。

第三章 大学办学的思想框架——论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其操作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西方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

第三节 中国大学的办学理念

第四节 大学办学理念系统及其操作

第五节 大学办学的四大要项

第六节 余论:

附录 大学“第四职能”述评

第二篇 大学管理——大学战略管理若干问题探析

第四章 大学战略: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战略管理理论的再认识

第二节 国际大学战略管理进展

第三节 大学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第四节 大学战略规划的模式

第五节 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的辩证法

第六节 中国高校战略管理现状——中国40所重点大学战略规划的基本情况及再分析

第五章 大学政策:教学激励的历史反思——对中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综合考察与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政策出台的宏观背景

第三节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政策的定性分析

第四节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政策实施结果的定量考察

第五节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六章 大学法制(上):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海峡两岸高等教育体制之宏观比较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之比较

第三节 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之比较

第四节 海峡两岸高等教育投资(筹资)体制之比较

第五节 几点启示。

第七章 大学法制(下):大学内部管理体制——论中英两国大学学院制及导师制之异同

第一节 学院是什么

第二节 大学学院设置的时间序列比较

第三节 学院在大学的作用比较。

第四节 大学与其学院分工之比较

第五节 大学导师制的中荚比较

第六节 结论与启示

第三篇 多元推进

第八章 国际政治与大学发展之关系——以海峡两岸大学尤其是民办大学发展为重点进行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 问题

第二节 论点及其依据

第三节 余论

附录 SCI各国(地区)论文发表篇数及名次

第九章 从北京到新竹

第四篇 大学、大师与大用

后记

内容介绍

《致和穷理:大学发展的多维探索》主要采用三种研究方法:理论、比较与案例研究。理论分析主要是借鉴战略研究的有关理论,在厘清历史真相与当前现实的基础上,检讨各国各地区大学发展的经验得失,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及其环境存在的机遇与威胁,进而实现理论上升。比较研究就是通过对不同区域(国家或地区)的大学及其相关要项的比较,明确各自的异同或优劣,以求“知己知彼”。案例研究就是选取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深入分析,“懈剖麻雀”。在采用这三种研究方法的过程中,都可能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以便得出有数据支持的结论或建议。通常的研究程序表现为:在完成研究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再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完成理论归纳。当然写作进程则可能完全与之相反。概言之,《致和穷理:大学发展的多维探索》多数研究是不同方法组合应用的结果。

作者简介

蓝劲松,江西省万载县人,先后在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在中学任教。现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暨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领域涉及高等教育、战略管理、社会心理、行动哲学等。在清华大学执教“高等教育学”“社会心理学”、“大学原理”等课程。著译有《高等教育与人才市场——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一流大学卓越校长——麻省理工学院与研究型大学的作用》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目前主持的课题有: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国际竞争力背景下的大学发展研究”、清华大学亚洲基金课题“行动学(Praxeology)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等。

精彩书摘

第一篇 大学之道

第一章 别国的大学与我们的大学——中西大学起源线索纵横谈

第一节 引言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身的起源,每一个国家的大学也有自身的起源。大学的起源有先有后,发展有快有慢,它们共同组成了动态的全球大学系统。中国正在建设自己的一流大学。一流大学的建设一方面需要通过国际比较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另一方面就是要从自身的历史与现状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与特色。大学发展的历程总是伴随着国家政治一经济一文化的变迁。无视大学自身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环境变迁,就无从理解大学行为并建构大学未来。

有关大学起源的研究资料可谓汗牛充栋,那么为什么还要在这里来考察这样一个意义重大且内涵丰富的问题呢?道理很简单,人们需要了解以下三个问题:中国的大学是怎么来的?当前现实如何?未来的路又怎么走?一般人或许都知道,大学不是中国的“土特产”,而是“舶来品”,是“维新变法”的遗产。但要了解厘清中国大学的起源线索,就必须了解中外各国文化的发展背景尤其是世界大学的起源,了解其他国家的大学是怎么来的,存在哪些发展模式,由此才能在一种全球战略思维中确定中国大学的未来走向。

图书插画

 

相关图书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