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教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中学教育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

  • 书名: 中学教育学(第二版)
  • 编著:  班华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2-01
  • 丛书: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
  • 开本:16
  • ISBN:9787107238284


天猫旗舰店

目录

绪论

一、教育学及其在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二、中学教育学及其在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三、本书的指导思想

四、学习中学教育学的要求

五、学习中学教育学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编中学教育总论

第一章教育·人·社会

第一节教育·人·社会概述

第二节教育本质问题

第三节现代教育与人一社会的现代化

第二章我国中学教育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中学教育的性质

第二节中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中学教育目标

第一节教育目标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我国中学的教育目标

第三节教育目标的贯彻落实

第四章各育目标及其实施原则

第一节中学教育组成部分

第二节体育目标及实施原则

第三节智育目标及实施原则

第四节德育目标及实施原则

第五节美育目标及实施原则

第六节心育目标及实施原则

第二编中学教育实施

第五章中学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课程结构与类型

第三节课程标准

第四节课程资源

第六章教学过程

第一节教学过程的理论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第七章中学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一节教学原则概述

第二节中学的基本教学原则

第三节中学教学方法的分类

第四节教学方法体系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八章中学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环节

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

第二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九章中学教学模式

第一节教学模式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国外教学模式

第三节我国中学教学模式

第十章中学生的课外活动

第一节课外活动的特点和意义

第二节课外活动的原则

第三节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第十一章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

第一节“三教一体化”教育网络的意义与功能

第二节教育网络中组织的相互沟通

第三节学校在教育网络中的作用

第三编中学生与中学教师

第十二章中学生与中学教师

第一节中学生发展特点与教育

第二节中学教师的职业角色及其特点

第三节中学教师的职业素质

第四节中学师生关系

第十三章中学班主任与班级教育系统

第一节班主任在学校和班级中的教育角色

第二节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

第三节班级教育系统的建设

第十四章中学班级教育

第一节班级教育目标与内容

第二节班级教育原则

第三节班级道德教育方法

第十五章中学生的学习与指导

第一节学习品质和学习指导

第二节当代西方的学习理论及借鉴意义

第三节创造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指导

第四节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十六章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节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第二节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第三节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第四编中学教育研究和教育评价

第十七章中学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节中学教师与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节选定教育研究的课题

第三节教育研究的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第四节活动产品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

第五节教育科研资料的分析和科研报告的撰写

第十八章发展性教育评价

第一节教育评价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评价

第三节中学生发展性评价

第四节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

内容介绍

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以整体性思维认识教育问题,强调学习做自觉教育者;强调学是主要的,教为学服务;重视心理教育。全书不仅内容全面系统,而且行文严谨规范,准确生动,尤其是理论与实际结合得十分紧密,充分反映了中学教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

作者简介

班华,男,1935年生,安徽巢县人,现为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学原理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德育》编委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编委,《思想理论教育》学术顾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顾问,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主编、参编著作及教材《心育论》、《现代德育论》、《中学教育学》等10余部。

精彩书摘

3.从运用直观形象过渡到摆脱具体形象

直观是手段,不是目的。使用直观教具,必须有意识地使学生以后无须借助教具也能再现有关表象,进而能摆脱具体形象进行积极的抽象思维活动。因此,切忌为直观而直观,或停留于直观。运用直观的必要性程度,以学生积累的事实能否足以作为进行抽象或概括的感性认识基础而定。当学生不具有相关经验,教材中的词句、教师的语言都不能使学生形成表象时,则使用直观手段。运用直观手段当然也有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但是为了更顺利地形成理性认识,不能仅满足于直观,必须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其摆脱具体形象的限制。

四、高要求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高要求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要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要求,但又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

该原则反映了当代人的发展和社会快速发展、科技迅猛发展的要求,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时代要求我们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早出人才,形势对我们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高要求。”

该原则有助于解决科学知识增长速度快与教学育人周期长的矛盾,也是为了解决人类知识增长的无限性和个人认识有限性的矛盾。该原则也是合理地处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教学促发展。只有改变对儿童智能估计不足的情况,所提教学要求略高于学生发展现有水平,才可能促进发展。该原则吸收了赞科夫“以高难度进行教学”和“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思想,反映了时代特点,坚持符合教学的高难度高速度要求,以促进学生一般发展,同时也继承了传统教学理论中的可接受性原则或量力性原则。

贯彻该项原则应做到以下两点。

1.教学的高要求应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要求应从学生发展现状出发,以现状为基础提出要求。这样的要求是适当的高要求,即学生经过艰苦努力可以达到的高要求。要求过低或不经努力即可达到,则不能促进发展,量力性不是放低要求,消极适应;要求过高,学生望而生畏,不被学生所接受,同样不能促进发展。高要求不是不切实际,越高越好。

2.双序结合,即教学要求、内容序列和学生心理发展序列相适应

双序结合是我国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持的教育部课题,经多年研究验证了双序结合具有教学原则的意义。

图书插画

 

相关图书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