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首页
学术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论文   >   2016年卷

中学地理教材中职业生涯教育内容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庞玲
  摘要:新的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具备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学科教育已成为趋势,其中,在教材中进行渗透是最直接可行的办法,可以引导学生在将来能作出更为理智和科学的职业选择,同时也能展示学科的魅力,促进其健康发展。地理学科具备综合性强、生活性强的优势,且与之相关联的职业众多,更容易对学生进行社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自主选择;职业生涯;地理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0186(2016)11-0085-06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新的方案。该方案赋予学生前所未有的选择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规划人生。裴娣娜提出,围绕这一方案应为学生构建由“人生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高中三年学业规划”三个层次组成的结构系统。[1]其中,“人生生涯规划”即人生发展规划,包括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主要解决学生的价值观问题,让学生学会做人;“职业生涯规划”即专业方向规划,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生存;“高中三年学业规划”,解决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其中职业生涯教育是“最贴近社会现实需要和个人需要并试图在两者之间建立共同点的活动”[2],它“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3]
  然而,在我国普通中学教育中,职业生涯教育长期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一般都没有被视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在进行新一轮高中教材的编写时,如何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主动发展应成为一个重点考虑的方面。地理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更具有综合性强、生活性强的优势,且与之相关联的职业众多,更容易对学生进行社会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报告》中提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两个重要维度,其中主动适应与创新是学生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的主要能力与态度。对于地理学科而言,人地观念是地理课程最为核心的价值观,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是地理实践力的体现。因此,在课程中设置职业生涯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了解到所学内容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也有利于加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文借鉴美国中学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以及其他学科的职业生涯教育开展情况,对在地理教材中如何渗透职业生涯教育进行初步探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工作有用的地理。
  一、中学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
  人的一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职业需求和人生追求。美国著名的职业管理学家萨柏(DonaldE。Super)[4]将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分为: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5岁)、衰退阶段(65岁以上)。通过他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出,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探索阶段前期,是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对未来工作的态度,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需要、兴趣、特长、能力,获知不同工作对知识、能力、经验的要求,逐渐形成职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将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职业道路和生活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中生普遍缺乏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叶之红等[5]对高三学生进行了“对高考志愿中所填报的专业的了解程度”的调查,回答“非常了解”的比例为3.4%;回答“比较了解”的比例为21.4%;回答“了解一小部分”的比例为55.9%;回答“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19.3%。樊明成[6]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四万多名2007级大一新生进行了专业选择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高达58.76%的人认为“选择主修专业前并没有多方了解各个不同的领域”,35.64%的人认为“我不确定自己的兴趣或能力”。这说明过半的学生选择自己专业的时候并不是很了解该专业。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他们选择专业时是多么的深思熟虑,最后所选到的专业很可能并不符合他们的需要,从而达不到满意的结果。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社会普遍抱怨普通学校课程的刻板与脱离实际,教育不能有效地引导青年人走向生活。1971年美国开展了全面的教育改革,时任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署长西德尼?马兰(S。P。Marland)提出了“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和构想,他主张通过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帮助个人建立切合实际的自我观念,实现与个人才能相适应的职业生涯目标,引导青少年从“升学主义”转向“职业发展”。其他国家,如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也将职业生涯教育渗透到基础教育的整个阶段。这些国家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两类[7],一是课程介入,独立开设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类课程,传授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知识与策略等。二是教学渗透,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观、职业生涯意识、职业技能等。
  美国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几十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受到了一些争议和批评,有人指出职业生涯教育类课程使得中学不断增添新课程,削弱了基础理论课程,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影响了学生对系统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由于各科教材内容中蕴含丰富的职业生涯教育素材,有些内容本身就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好材料,同时又是学生未来职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所以,将学术性课程与职业性课程融合,即在学科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美国多种地理教材都设置了职业生涯教育的栏目,采用专栏镶嵌的形式,以典型案例将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与学科教学和谐地融为一体。
  二、地理学与职业生涯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学习地理就是记住地名和位置,了解某个地区的特征,比如知道某个城市在哪里,哪座山脉最高,哪条河流最长等。的确,知道这些知识是有一定的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把一些事件进行空间定位。但是,地理学只知道这些,是无法开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正如外科医生只知道人体各个器官的名称和位置,但这并不能使他会开展外科手术。地理学要远比地名和位置丰富得多,它重点在于研究空间格局是如何随着时间而逐渐形成的。知道事物的位置,只是开展地理研究的第一步。
  多种事物和现象的分布都受到时间及空间的影响,例如,经济、文化、社会、健康、空气、植物、动物、气候、水、土壤等,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有专门的学科开展具体的研究。而地理学从这些学科中提取与地域分布相关的信息,并调查研究其地域分布规律、结合方式、相互作用过程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用地理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例如,为了解释巴西人为什么每年烧毁大片热带雨林,地理学家用了下面的知识:亚马孙河流域的气候特点、土壤特征、人口压力、失地现象以及国家的外债情况和发展目标,还有国际市场对于木材、牛肉和大豆的需要。[8]
  具体到各研究方向,自然地理学领域可以进行自然资源分析、气候气象研究、土壤调查改良等工作,还可以进行环境管理、评估和监控等;人文地理学的工作包括交通运输、人口研究、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等方面,许多毕业生参与商业选址、市场分析、城乡规划、旅游发展等工作,还可以从事基础的社会学研究;应用技术领域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和计算机制图、遥感与摄影测量等基础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他们的就业领域涉及区域规划、资源勘探、土地利用调查、气象预报等多个行业。
  可见,现代地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同时还涉及应用技术领域。这一特点使得地理学的职业选择面很广泛。
  据《重新发现地理学》一书所描述,按照大学专业方向数目统计,美国地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从事以下职业:GIS/遥感专家、中学教师、地图学家、环境管理人员/技师、城市/区域规划师、环境规划师、地球科学学家、大学教师、小学教师、气象气候学家、社区开发专家、国际问题专家、交通运输专家、航片解译专家、生态学家、土地经济学家/不动产专家、市场分析师、经营管理人员、土壤学家/农学家、作家/记者/编辑等。[9]
  而在中国,据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提供的信息:应届毕业生中近60%继续攻读国内研究生,近20%出国留学,其余主要在国土资源、生态环保、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旅游规划、房地产开发和教育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开发、管理、科研和教学工作。[10]
  除了地理学的工作领域,中学阶段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在大学阶段选择与地理密切联系的地质学、天文学、水文学、农学、林学等相关学科,择业面更加宽泛。
  可见,地理学科具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各种有利的内在和外在条件。由于地理学科目前并不为很多人正确了解,关于职业生涯的教育更是稀少,这种状况影响了学生的职业选择,对学科发展也很不利。
  三、国外地理教材中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设置
  地理教材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载体。将职业观、职业素养等与职业相关的信息,有计划、有步骤地渗入到地理教材中,能更好地体现学科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有目的地选择职业和进一步深造,同时还能提升学科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丰富学科资源,展示学科的魅力,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在有些地理教材中设置职业生涯的相关内容,下面将选择几套地理教材中的相关栏目进行简单的介绍。
  麦格劳-希尔公司出版的《Earth Science》一书,设置了“相关职业(Career Connection)”这一专栏,根据职业特点镶嵌在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位置,它分别介绍了矿产学家、土壤学家、火山学家、气象学家、海洋学家等五种职业,内容大致包括工作单位、工作内容、工作的意义、目前正在开展具体研究等。如,在介绍火山学家时,是这么描述的:“EdKlimasauskas是华盛顿州卡斯卡德火山观测中心的一名火山学家,他的工作是研究火山并进行火山喷发预报。火山学家的预报能拯救人的生命:人们能在火山喷发前从危险地带撤离。Klimasauskas也对公众进行关于火山喷发危险的科普教育,告诉住在活动火山附近的居民在火山喷发时怎么做才能保证安全。火山学家要走遍全球来学习不同地方的火山情况。”对于其他几位科学家的介绍也是重点放在工作的内容和意义上。
  莱因哈特和温斯顿公司出版的EarthScience也是采用了专栏镶嵌的模式设置了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它设置了两个专栏。一个专栏是“过去与现在(Then and Now)”,分别介绍了两位该行业的著名科学家,侧重点是介绍科学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另一个专栏是“工作中的科学(Science at Work)”,描述了一个普通科学工作人员一天的主要工作内容,行文中也会穿插介绍其职业萌芽。例如,在介绍气象学家CarolynKloth时,先介绍了她的职业启蒙:在佛罗里达长大,那里临海,时常有台风,在她小学四年级时,就立志成为“飓风猎手”。接着介绍了她每天的工作具体内容,如每小时接收一次全国的气象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根据气象情况为卫星提供可变更的路线参考等。还引用CarolynKloth的话,向学生介绍了雷达、气象卫星等气象数据采集渠道。
  普伦蒂斯霍尔公司出版的Earth Science设置了名为“职业(Career)”的专栏,在每一章都通过一名相关行业中的工作者来介绍这种职业。所不同的是,它介绍的内容更为实际,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单位、教育背景、获取工作的渠道、需要学习的技能、工作内容及特点。例如,教材在讲地球与地图相关的内容后通过制图师RobertL。Stewart介绍了“制图师”这样一个职业,讲了他的工作单位,他从哪里毕业进入这家单位的,像他这样的更多的制图师在进入这个行业去都接受了哪些职业技能的培训,他的工作除了制图还需要干些什么等。
  以上三套教材设置的职业生涯教育栏目共同之处都是以职业中的人为主线来介绍相关职业,但各自具备其鲜明的特点。麦格劳-希尔公司的地理教材选择的职业概括性较强,具备一定的专业方向代表性,主要着重于介绍工作的内容以及所做工作的意义,着眼点都很平实,紧密结合了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莱因哈特和温斯顿公司的教材所用篇幅最大,既介绍了过去与现在行业内的知名学者及其成果,又用了很大的版面记录行业人士具体的工作内容,但并不琐碎,具有明确的主线,将工作内容、科普知识、职业萌芽等内容贯穿其中,信息量较大。普伦蒂斯霍尔公司的教材介绍的人物都是行业中的普通人,着重介绍了从事该工作做需要接受的教育和应具备的技能,具备较强的实用性。此外,这三套教材在专栏中均设置了更多信息获取途径,供有兴趣的同学深入了解。
  四、中学地理教材中职业生涯教育内容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尽管地理学具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优势,但国内的地理教材大多没有涉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修订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中渗入了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其中的两册教材设置了专栏介绍了一些知名地理科学家,重点是描述了这些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而高中阶段的教材目前并未涉及。
  本文参考美国基本地理教材中设置的职业生涯教育专栏内容以及形式特点,结合我国高中地理教育的实际情况,尝试将内容平实化和情境真实感相结合,提出在我国高中地理教材中渗入职业生涯教育的方案。
  (一)设置职业生涯教育相关栏目
  在教材中,根据内容特点在相应的章节设置与职业相关的栏目,介绍从事相关职业的专家或者普通人的职业。在每个专栏后面还可附上“职业链接”,提供与该职业相关的网站地址等。这种安排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实际意义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能获取更多职业信息,进而更好地管理学习以适应未来的生活。
  (二)栏目内容选择及呈现方式
  对职业进行介绍和描述有多种方式,然而职业的主体是人,以职业中的人为线索比单一描述职业更生动、亲切,能对学生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在内容安排上,采取以案例访谈的形式创设职业问题情境,问题兼顾真实性、针对性与情感性,使学生体验从职业理想的树立到事业的成功这一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过程,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人生过程,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问题设置时,应顾及以下三个方面。
  1、工作描述
  该方面的问题主要从工作的具体内容入手,主要目的是探讨在从事该职业过程中具体涉及的地理知识。对方的回答一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也向学生展示了各种地理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目前所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比如从案例中的水土保持专家所描述自己的工作的内容中,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提取出“降水”“径流”“土壤性质”“泥沙沉积”“淤塞河道”等关键的学科信息,这样也就能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迁移到具体职业中。通过这类问题,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构建学生的地理知识框架,同时还可以深化学生的职业认知,逐渐形成职业意识。
  2、早期影响
  该方面的问题主要围绕进入地理行业的影响因素展开。学生通过阅读成功人士的职业形成经历,产生亲切感和共情心理,逐渐领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一些“小事”,对这些“小事”的兴趣最终都可能上升到职业兴趣,能影响到自己职业生涯。比如向一位遥感专家提问:“您当时怎么想到从事遥感工作呢?”他可能回答:“小时候看电视觉得天气预报很神奇,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就把我引向了今天这条路。”这样,通过成功人士回顾自己职业生涯中,老师、学校、社会、家庭、个人兴趣等对自己从事地理行业,或者萌发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明白从事地理工作并取得成就并非遥不可及。这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我的学习兴趣及优势,进而为自己制定职业目标,并坚定信心进行学习和探索。
  3、个人感悟
  该方面的问题主要围绕受访者在工作中有何收获与体会,胜任该职业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并预测该行业的发展前景等。学生通过受访者的职场经验,了解到在该行业中若要取得成功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以此引导学生在广泛的学习及生活中对可供选择的职业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面临选择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选择。比如向一位园林规划师提问:“您认为要做一位出色的园林规划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他可能会回答:“首先,你得热爱大自然,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创造美的心灵;然后,你还得学会包容兼并,将不同的美自然地相结合。”通过这一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从职业理想的树立到事业成功是需要规划的,职业生涯也是个人发展、自我成就的生涯,需要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
  (三)设计方案举例
  为了具体说明如何设置职业生涯教育的栏目,本文在撰写过程中特地邀请了一位从事水土保持研究的学者,并按照前文的设计完成了以下访谈内容。
  水土保持专家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生态环境、粮食安全、饮用水安全等,开展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水土保持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以下是对一位水土保持专家的访谈,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这一职业。
  1、您工作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我主要开展水土保持的研究工作。我们知道,有些地方一下大暴雨,耕地的表层土就随着雨水流走了,这样使得土地越来越贫瘠;而表层土壤的营养物质最丰富,利于庄稼的生长。而随着雨水走的土,有些会被带到河里,既淤塞河道,又影响水质,还威胁到水里的生物。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水土流失的机理,比如,不同强度的降水所造成的土壤侵蚀差异,不同土壤的抵抗侵蚀的能力,可采用哪些方式来减少侵蚀,等等。
  2、那您具体怎么开展这些工作呢?
  我需要分析研究地点近几十年的降水资料并总结出降水特点,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调研当地的环境、植被覆盖情况、农作物耕作方式等,有必要的话还要开辟实验田进行研究。最后将所有的资料综合分析,提出改善方案。
  3、您当时怎么想到从事这项工作的呢?
  我在黄土高原地区长大,那里水土流失很严重,农民生活艰苦。考大学时我就选择了这个专业方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4、您做这方面的工作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这些年我去过了很多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也回访了一些环境改善的地方,其鲜明的对比让我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意识到还有重任在肩。
  5、如果有同学将来也想从事这个行业,您有什么建议?
  这是一份“慢”的工作:很多的时候是观察与等待,因为观察水土流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时需要等待一次降水,看不同的降水对土壤的侵蚀力有多大;有时需要等待作物的一个生长季,看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土壤的保护能力有多大。同时还有资料收集、模拟实验、数据分析、文献查阅等工作,所以这个职业需要耐心和毅力。
  上述案例中问题1—2是工作描述,介绍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帮助学生将工作内容与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建立联系。该部分内容能开拓学生的职业视野,促使学生逐步产生职业愿望。问题3属于早期影响,让学生知道理想可能决定未来的职业生涯。帮助学生慢慢领悟到职业并不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想来选择职业并实现自我价值意义会更重大。问题4—5是个人感悟部分,围绕着工作中的收获以及工作的特点、现状展开,带领学生将个人兴趣与职业目标相结合,进行职业畅想。
  五、结语
  目前,正值教育部组织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契机,高中教材也即将面临较大的改动。不管是高中阶段的整体要求还是具体到地理学科,让学生更好地自我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基于这个理念,在开展学科教育的同时,融入职业生涯教育,这样能够体现学科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择业能力,促使其进行人生的规划和思考,顺利完成从高中到社会或者大学的过渡。此外,职业生涯教育的融入还能够引导学科的良性发展。学科知识与社会应用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该学科,利于学科人才的培养。地理学科与生活的紧密性和与多种学科的交融性,很适合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建议在接下来教材修订中引入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以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新高考制度下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管理,2015(6).

  [2]万玉凤,范泽瑛,雷东博,李文胜,丁运时.创新模式,为职业生涯教育添活力[N].中国教育报,2008-04-16(6).

  [3]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农村中学实施职业生涯教育”项目组.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促使学生持续发展———农村中学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5(12).

  [4]SUPERDE.ATheory of Vocational Development[J].American:Psychologist.1953(6).

  [5]叶之红,曹丞.基础教育中的职业生涯教育特点[N].中国教育报,2006-04-12(12).

  [6]樊明成,陈小伟.中国大学生专业选择调查之基本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9(3).

  [7]周青,赵永春.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的职业生涯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4).

  [8]阿瑟?格蒂斯,朱迪丝?格蒂斯,杰尔姆D费尔曼.地理学与生活[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9]美国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地球科学与资源局,重新发现地理学委员会.重新发现地理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

  [10]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网站.

  (责任编辑:李洁)

点击下载: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