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小学语文>>学术动态·教学观摩

把握小学语文教育规律 推进课堂改革

──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综述

张 沛    2017-12-11

  2016年12月2—5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承办的 “中国教育学会2016年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培训)系列活动·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在广州举行。来 自全国各地的语文教育专家、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共四千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先云、副理事长陆云分别致开幕词,广东教育学会会长李学明、广东教育学会常务副 会长刘劲予、广东教育学会秘书长莫宝光、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朱仲庆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陈先云理事长指出,想要准确把握小学语文的教育规律,需要有学理的支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不同文体的教 学、单元整组教学、教学评价等,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领域需要着力进行研究的问题。

  在活动中,教师们观摩了31节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鲜明的展示课。北京师范大学易进、华东师范大学董蓓菲、黑龙江省 教研员郑丹、浙江省特级教师余琴分别对观摩课作了深入而精彩的点评。

  一、观摩课呈现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

  本次活动的观摩课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系列,这些观摩课呈现了全国各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其中有许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重视阅读策略的教学

  不少观摩课展现了教师对阅读策略教学的探索,重视让学生习得有实用价值的方法。如,杨坤老师的《临死前的严监生》 一课,引导学生借助文前导读中对严监生背景的介绍及课文开头部分透露的信息,对下文进行大胆而又合理的预测,然后在 后续的阅读中进行检验;杨舸老师的《将相和》一课,让学生学习运用“联读”的方法,将课内外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与 比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这些阅读策略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准确地解读文本

  教师在执教一篇课文前,只有对文本进行深入而准确的解读,才能设定出符合文本内容和特点的教学计划。在本次活动中,许多观摩课的执教者在文 本解读方面下了功夫,比较准确地把握了文本在文体、内容等方面的特点,选取了较合理的教学内容。如,骆应华老师的《穷人》一课, 针对小说文本中人物心理活动丰富、故事发展有悬念的特点,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追问故事的情节,借此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袁淑琴老 师的《凡卡》一课,紧紧抓住文中对比、反衬、暗示等表达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这些方法领悟文章内容,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凸显整本书的阅读

  学生阅读的对象,不应只是教材中一篇篇的课文,还应包括整本的著作。在活动中,不少执教老师不约而同地将课文的内容扩展延伸, 引导学生阅读与之相关联的整本书。如,尚佩琦、杨坤两位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都有引导学生阅读《儒林外史》全书的环节; 刘春霞老师在《准时的登陆表演》一课中,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同属科学文艺类的《昆虫记》;李丽老师的《扁鹊治病》一课,不但推荐学生 阅读与课文相关的中国古代寓言,还推荐了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寓言类名著。

  (四)进行充分的语言实践

  语文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于一身的课程,不能只是教师单向地向学生讲授内容,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语文实践机会。在本次活 动中,许多阅读课都给了学生充分的语文实践机会,教师先让学生对课文或段落进行朗读,并在学生阅读之后,安排了对文中精彩段落的 仿写练习。在许多表达课上,教师都留足了时间,让学生练习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只有充足的语言实践,才能使学生拥有真正的语文能 力,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面。

  (五)善用图示,梳理思维过程

  语文课程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图示化的方式,则是帮助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有益的工具。在本次活动中,许多教师都运用了图 示,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过程。如,冯巍老师的《推荐一本书》一课,借助图示,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概括一本书的关键词,并简要梳理表达 的顺序;谭伟老师的《记录生活》一课,通过图示,总结该次习作的三条注意事项:有条理、抓特点、表真情;王梁贤老师的《鲁滨孙漂流 记》一课,引导学生利用图示概括文中的主要信息。从观摩课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阅读课还是表达课,图示化的方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充分运用范例进行习作指导

  在本次活动中,大部分的习作观摩课上,教师都使范例充分发挥了作用,使习作指导更具体、扎实。如,温涛老师的《一个特点鲜明 的人》一课,让学生通过阅读《欧也妮·葛朗台》片段,了解选取“典型事件”的方法,增强从动作、神态、语言等多个方面展开描写的 意识;张维娜老师的《记一次体验活动》一课,以学生习作《护蛋》为例,讲解如何有条理地写清一个活动的过程,如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七)注意交际的对象、场合意识

  口语表达是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口语交际的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具备明确的对象意识和场合意识,根据对 象、场合的变化,选择合适的交际方式。在本次活动中,许多口语交际课都安排了相关的内容。如,闫柏林老师的《自我介绍》一课,让 学生关注他们所作的“自我介绍”是否符合场合的需要,是否有吸引力;刘亚老师的《劝说》一课,提示学生在“妻子劝丈夫”“学生劝老 师”等不同的情境中,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些教学内容,都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观摩课引发的反思

  本次活动中的观摩课在给我们带来启发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刻反思。

  (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做得还不够

  执教老师们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流程时,并没有接触过上课的学生,只是 根据以往的经验对学情做了评估,对学生的反应做了预设。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无法根据现场学生的表现,及时地做出调整。如, 有的问题教师刚提出来学生就很好地解答了,但教师仍然按照既定计划做重复的指导,表现为“走教案”的模式;当学生的理解或表达与 预设不符的时候,教师不仅无法给出恰当的指导,反而忽略学生的表现。教学内容应当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确定,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应 当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做相应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学生的发展性”体现得还不充分

  在课堂中,执教老师们安排的学习任务、提出的问题,都是精心安排的。有时学生毫无困难 地说出了答案,教师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这样的课堂并未体现出学生经由教师 的指导“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尤其是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往往没有给予进一步的指导,其实这些学生才应当是被重点关注、指导的 对象。通过执教实现学生发展的过程,这才是一堂课中最值得琢磨、最有借鉴价值的部分。

  (三)一堂课容纳的教学目标过多

  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往往具有多样的学习价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具体到某一课时的教学,就需要对多个学习目标进 行取舍。本次活动中,部分教师在一堂课的教学中,设置了多个比较大的教学目标,造成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得比较潦草,反而使每个目标都没 有很好地达成。因此,不求全不贪多,“一课一得”,才能让教师的指导更加深入而有成效。

  (四)对学生的评价还不到位

  在本次活动中,无论是在阅读课还是在表达课上,教师都有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的意识。尤其是在表达课上,教师往往还设计了专 门的评价环节。但从教学的实况看,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不到位。如,有的教师做出的评价比较空泛,在各种情况下都能通用,并不 是具体针对学生的表现所做出的评价;有的习作课由于内容安排得太满,导致其他环节所花的时间太多,留给评价学生习作环节的时间太 少,对学生的评价也就难以具体和深入。

  本次的观摩活动,搭建了小语界交流的重要平台,展示了全国的小语同仁们在各个层面的思考和探索,必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附: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获奖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责任编辑:邝逸宁)

下一篇: 国家统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活动纪要
人教社报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