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第6节安全用电部分。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触电类型,知道触电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了解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能正确选择防范和扑救措施;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知道电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学会保护人身与设备安全,防止发生事故的基本方法。
2.通过触电及电气火灾的案例剖析,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电力使用不当的危害,树立遵守规则、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安全用电原则。
【教学难点】
人体触电原因剖析。
【教具准备】
视频及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现代文明与电力
(1)电力的广泛使用: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并以此为原理设计制造了第一台发电机,经法拉第及以后的科学家的不断改进,终于制造出了实用的发电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电力。电力的普遍使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建立起了以电气化为基础的现代文明,在现代社会,离开了电力,人类将寸步难行。
(2)电力的利与弊:电力是人类进入现代文明时代,这是电力的力。和任何事物一样,对电力使用不当,也会引发灾难和事故,伤及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如触电事故,电气火灾等。
电力使用中的危害并不是必然的,只要我们尊重科学规律、遵守电力操作规范,电力使用中的灾害和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2.人体对电流的生理反应
(1)流过人体的电流在1mA左右,人的感觉是轻微颤抖和轻微刺痛。
(2)流过人体的电流在10mA左右,人体触电以后能够自己摆脱。
(3)流过人体的电流超过10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人的生命。
3.触电时流过人体电流的决定因素
(1)由欧姆定律可知,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电压的大小,二是人体电阻。
(2)一般情况下人体电阻比较大,但如果电压很高,流过人体的电流会很大;如果电压不是太高,但由于人体皮肤损伤、出汗、潮湿等,会造成人体电阻变小,照样会使流过人体的电流较大。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电阻为10~100kΩ,当皮肤角质有损伤,皮肤处于潮湿或带有导电性粉尘时,人的电阻就会下降到1kΩ以下(人体体内电阻约在500Ω左右),人体触及带电体的面积愈大,接触愈紧密,则电阻愈小,危险程度也增加。
(3)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愈长,造成电击伤害的危险程度就愈大。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约有0.1s的间隙,这0.1s的间隙期对电流特别敏感,通电时间愈长,则必然与心脏最敏感的间隙重合而引起电击;通电时间愈长,人体电阻因紧张出汗等因素而降低电阻,导致通过人体的电流进一步增加,可引起电击。
4.电流对人体的危害机理
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或使心脏停止跳动,造成血液循环中断,导致死亡。电流通过中枢神经或有关部位均可导致死亡。电流通过脊髓,会使人截瘫。一般从左手到前胸是最危险的途径;从手到脚,从左手到右手都是很危险的电流途径;从脚到脚的途径虽然伤害程度较轻,但在摔倒后,能够造成电流通过全身的严重情况。
5.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流过任何导体都会发热,引起温度升高,温度超过物体的燃点,会引燃物体。
◆合作探究──新课学习
一、人体触电的类型
1.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问题
(1)触电分为几种类型?
(2)怎样避免触电事故?
2.解释“相”:
从变压器到用户的输电线有四根,其中一根叫中性线(零线)它与大地之间的电压是0,另外三根线是相线,每两根相线间的电压是380V,每一根相线和零线间的电压是220V。
3.交流评价──引导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得出结论
(1)从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及接触带电体的方式,可将触电接触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接触触电又分为单相和两相触电。
单相触电:相当于把人体连接在了相线与零线间,人体电压为220V。
两相触电:相当于把人体连接在了相线与相线间,人体电压为380V。
跨步电压触电:高压带电体触地后,以触地点为中心向外,地面上各点电势逐渐降低。这样,距触地点距离不同的两点间具有电压,人体的两个部分若同时接触地面上高压带电体触地点不同距离的两点,人体触地的两部分间就电压,造成人体触电。
(2)安全用电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绝缘防护、屏蔽、隔离、设置安全警示等措施。
二、电气火灾的防范
1.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问题
(1)电器为什么会引发火灾?
(2)如何防范电气火灾的发生?
(3)电气火灾相比于其他火灾的特点是什么?
(4)在进行电气火灾扑救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5)怎样防范电气火灾事故?
2.组织学生讨论上述问题。
3.交流评价──得出结论。
(1)电流流过任何导体都会发热,由焦耳定律可知,电流的热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与电阻的乘积。若电路中由于短路或过载造成电流过大,由于接触不良造成电阻增大等,均可使电流的热功率增大,单位时间里放热增大,如果散热不良,将是局部电路温度过高而引发易燃物质燃烧,出现火灾事故。
另外,裸露的相线与零线、相线与相线间距较小,会产生火花放电而引燃易燃物质造成火灾。
(2)选用良好适当的电器设备及保护装置,按要求正常使用电器设备,定期检查维护电器设备,排除事故隐患;保持必要的防火距离及良好的通风散热状态。
(3)一是电器设备可能还在带电,有可能会引起触电事故;二是电器设备中的油及导线的绝缘皮都属易燃物,油的爆炸喷发,会扩大火灾范围。
(4)首先,设法切断电源;二是选择用不用导电物质做灭火介质的灭火器;三是人与带电体间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四是防止跨步电压触电。
(5)不过载使用电器设备,防止短路,电器设备良好散热,待其检查更换淘汰破损老化电器设备。
四、触电现场的处理
1.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2.组织学生讨论问题──遇到触电事故,如何处置与救助?
(1)迅速解脱电源;
(2)对触电后已脱离电源的伤者进行简单诊断;
(3)现场急救;
3.现场演练
三位同学为一组,按讨论方案,模拟演练。
【布置作业】
1.复习所学内容,完成教材第150页“思考与练习”2、3、4、5。
2.撰写小论文《安全用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