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张力”活动设计方案

时间:2023-08-21

活动名称

奇妙的张力

所属领域

科学

班 级

√大班 □中班 □小班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液体表面的张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成人看来再正常不过却深深地吸引着幼儿。56岁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水的张力让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启示我们:教师应为幼儿搭建从已有水平向未来水平发展的学习支架。科学探索活动“奇妙的张力”的生成正是试图利用幼儿的观察、操作和交流活动,鼓励他们去探索液体张力现象,在体验操作乐趣的过程中扩展他们关于液体特性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期待他们成为探究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和合作者。

幼儿发展及已有经验

一、幼儿心理发展阶段与水平分析

第一,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已经开始萌芽,他们能够在操作过程中概括事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进而发现事物的部分内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一般关系,具备了利用实物探究世界、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认知基础。

第二,大班幼儿小肌肉进一步发育,双手动作发展相对较为显著,手眼协调和实物操作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完成本活动的动作基础。

第三,大班幼儿个性已初现轮廓,他们的需要层次逐渐提高,兴趣倾向逐渐显露,开始明显体验由探究带来的理智感这一高级情感,具备了进行学习活动的个性基础。

二、幼儿已有经验分析

大班幼儿已积累了关于液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知道液体可以流动,知道“水满则溢”,知道不同液体流速不同等,这些关于液体属性的已有经验,成为他们进一步了解液体张力属性的经验基础。

活动目标

1.喜欢科学活动并乐于动手进行操作实验。

2.会正确使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活动。

3.能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索发现液体的表面张力。

活动重点

初步感知液体的表面张力这一科学现象,对科学小实验充满兴趣。

活动难点

幼儿自主操作液体张力实验。

材料准备

塑料杯、玻璃杯、彩色石头、水、滴管、牛奶、洗洁精、食用色素、托盘、宣纸、卡通计数贴、夹子、记录表、荷叶

一、实物演示,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实物荷叶,演示清晨的露珠。

2.提问露珠为什么能在荷叶上来回滚动?

3.自主交流,个别幼儿发言。

二、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1.装一装引导幼儿往塑料杯里面装彩色石头。

老师带了许多彩色石头,请幼儿把彩色石头装进塑料杯中,一直装,直到装不下为止,看一看石头会不会高出杯口。

2.说一说请幼儿尝试描述操作结果。

3.猜一猜请幼儿往装满水的杯子里加石头,先猜一猜水会不会高出杯口,将猜测的结果用喜欢的方式记在记录表上。记录结束后,动手加石头,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将实验得到的结果记在记录表上。比较两次记录结果是否一样,并和同伴交流。

4.教师小结,引出张力概念。

杯子里的水都鼓起来、高出杯口了,但为什么不会流出来?

请个别幼儿发言。

教师小结因为水的表面有一层张力,就像水的表面有一层水宝宝,水宝宝的小手紧紧地拉在一起,保护着水不会流出来,我们把这层水宝宝叫作水的表面张力。

三、自主探索,实验验证

1.出示操作材料

1)出示牛奶,请幼儿试试牛奶是否和水一样也会有表面张力。

2)练习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滴管的顶部,让水竖着直直地滴进杯子里。

2.提出操作要求

1)在滴牛奶的过程中,要慢慢地、一滴一滴地添加。

2)如果牛奶洒出,请用抹布轻轻擦拭。

3)操作结束后,请将操作材料放置在托盘中。

四、破坏张力,牛奶印花

1.破坏液体的表面张力

提问牛奶也高出了杯口,如果想让牛奶流出来,有什么好办法?

引导: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种材料——洗衣液,请幼儿慢慢地吸取洗衣液,轻轻地滴在牛奶表面,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小结洗衣液破坏了牛奶表面的张力,所以牛奶流了出来。

2.牛奶印画

操作要求

1)请幼儿轻轻地把杯子里的牛奶倒进旁边的盘子里,然后用滴管吸取自己喜欢的颜色滴在牛奶里。

2)再把蘸过洗衣液的棉签放进牛奶里,观察会有什么现象。

3)请幼儿把创作好的图案印在宣纸上,印好之后挂在旁边的小夹子上,大家一起分享、欣赏。

五、观看视频,回归生活

液体张力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吹泡泡、蜻蜓点水、清晨的露珠等,希望幼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去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的现象。

设计思路说明

第一,每个环节的设计均围绕总目标展开。环节一是操作体验,引起幼儿的兴趣。环节二是操作探索,主要是通过实验操作探索发现液体表面张力现象,在幼儿实验—教师演示—幼儿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师幼共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环节三是实验验证,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张力现象。延伸环节是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二,本活动只要求幼儿了解现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