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践行 党史资料 文献影视 党史书架 网上展馆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践行

退休干部杨启楠:唯有初心永存 欢得满园春色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历史上最壮丽的一天,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中国人民经过百年的艰辛残酷奋斗,抛头颅洒鲜血,战胜了一场场艰难险阻,夺取了一个个伟大胜利,摧毁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翻开了中国历史上壮丽光辉的一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又踏上新的征程,开始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前进。

(一)

  我是一位有6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从建国初就参加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上来,对人民热爱共产党和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事例,深有体会,感触颇多。

  回顾解放时我还是一个刚读高中的青年,当时的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印象很好,普遍反映有三个“难忘”:1)党进城后所办的大事小事都是为大众谋幸福,解忧排难,群众拍手称快,积极参与,印象之深难忘;2)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能以身作则,严以律己,艰苦朴素,有的平日骑着自行车深入群众办事,平易近人,一心扑在公务上,其事迹难忘;3)经常开展生动活泼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如讲社会发展史、猴子变人故事等。后来,与苏联专家相处,对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种种事例,感染尤深,好象社会主义已经能看得见、摸得着了,理想之花就印在脑子里,深刻难忘,心里经常憧憬和向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正因如此,尽管后来遇到各种天灾人祸和一系列难以想象的险境,也从未动摇过我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的信念。这种对党初心的坚信不疑和对理想的追求不懈,逐步变成一股推动我进步的动力和不断坚定跟党走、听党话的自觉意愿。

  记得,1952年夏季,正当我进入高考现场圆我幼年想当医生的梦想时,接到党组织要从应届毕业生中挑选一批学联骨干充实中学政工队伍,并点名要我前往报到。当时我脑子里毫不犹豫地服从组织决定,被调到广东省政治辅导员培训班学习,结业后分配到千里之遥的海南岛华侨中学担任高三政治课教师,为南海边陲的教育事业做出点滴微薄的贡献。1958年秋天,我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完三年制哲学研究生,即将毕业之时,恰好党中央发出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我想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责任在肩,别无旁贷,愉快地报名到当时条件较为艰苦的青海高原,被分配到新建的青海师范学院任教,几年之后又转到西域边陲的宁夏大学。我在这两所大学从事教学,默默耕耘二十个春秋,与西北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付出了心血,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饥饿的考验,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的磨炼和冲击,献出了宝贵青春的美好时光和辛劳汗水。但是,这一切都成为我自身成长的财富,并喜见昔日青海高原的荒凉和宁夏疆塞的漫沙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已建设成为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熠熠生辉的祖国美好壮丽河山。

(二)

  如今,党在领导人民继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刻,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在未来30年内实现又一个百年中国梦想的宏伟蓝图。这个伟大目标和理想,再次勾起我们这些老党员回忆当年追求理想的青春热血,并重新思考在新时代如何把党坚持要实现新的百年梦想、为人民谋更大幸福的初心,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基础教育教材编写的改革、创新、实践体验,继续与人民同心协力、砥砺奋进,去谱写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新篇章。

  根据几十年来的实践, 我深深体会到:要实现这一百年伟大中国梦的愿景,确实是任重而道远,需要做出巨大艰苦的努力,关键要在全国范围内培养出成百万、成千万具有较高科学知识水平和技术才能的各类专业人才。

  培养人才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根本大事。回顾过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成长发展的七十年中,为国家的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事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专业人才。七十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人教社坚持以编写出版中小学教材、培养基础教育人才为己任,倾注全力认真抓好基础教育教材建设这个根本,始终不渝地努力把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和水平放在首位,经过老一辈和几代人的艰辛耕耘创造出卓越业绩。但是,在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今天,我们的教材定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待去研究、探索和解决,这样就迫切需要我们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的编写教材的专业人才队伍。

  实践积累的经验已经证明,要实现这个目标,不能单靠各个个体努力的行为,而是必须依靠党的强有力的领导,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群体,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方法,持之以恒去落实的一项细致又伟大的、艰苦培养人才的系统工程。这项巨大培养专业人才工程,需要有足够的精神和物质准备,需要有几代人的坚韧不拔、前赴后继的努力,既要有智慧才能的开发、知识学问的积累,又要有思德境界的提升才能逐步落实实现。

  今天,新时代赋于我们培养新的人才的使命,己经落到人教社新一代中、青年人身上。我们迫切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在人教社的各个学科中,每个学科都能磨炼出4、5名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既有时代使命、勇于担当、淡薄名利、全心奉献,又有现代意识、真才实学、知识渊博、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一批专业领军人物和学问家,并以他们为核心,集合各个学科和科室的各类高级专业人才为骨干、形成新时代人教社一支规模庞大、人才众多、智慧辈出、坚强有力的编写新教材队伍。这支队伍,既能够站在新时代的浪尖,在各自专业前沿平台,与本行的专家学者交流、碰撞、共鸣,发挥较高的感悟力和影响力;又能够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用心“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去编写出更多原创型的、高质量、高水平的能够适应时代新要求的“精品”教材,为国家未来30年内,直接和间接培养出一大批高水平的中等专业人才,为党的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事业的新突破、新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三)

  最近,西方有人说:“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百年的老店了”。不错,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100年光辉灿烂历史成就和斗争经验丰富的成熟政党,也是西方有的政客称为“老店”。但是,请千万不要忘记,中国共产党在世界近代政党史上,却是一个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不断与时俱进,不断焕发青春、爆发强大生命力,不断为民谋幸福、与中国人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辛劳谋幸福,人民自然便会衷心热爱党,正是人民赞誉共产党:“艰辛耕耘载满情,全心为民丰收景。共谋伟业任负身,血肉相融民族兴。”所以,凡是脱离人民,不真心为人民,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必将会遭到人民的唾弃。“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在未来新世纪的百年中,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定会在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道路上,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紧密团结一致,一起艰苦奋斗,发扬逢山开路、逢水架桥、逢难必克、逢坚必摧、逢敌必歼的大无畏战斗精神,就一定能够谱写历史的新篇章,夺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社会再做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到那时,人们迎来的将是一个唯有初心永存,欢得绚丽多姿、灿烂辉煌、满园春色的中国!

  退休老干部杨启楠,男,汉族,籍贯广东汕头,1932年3月29日出生于广东潮安,1952年6月参加工作,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原政治编辑室主任,曾任国家教委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材研究中心副主任,1992年6月退休。

来源: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