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这顿火锅开启了中国经济的一场大戏?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两顿!”这是时下年轻人常用的网络热梗。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也曾有一顿著名的火锅,而它所解决的事情,可以说意义非凡、影响深远。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这一历史转折的会议之后,为调动广大工商界投身经济建设的积极性,邓小平邀请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的5位领导人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座谈。
这五人分别是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古耕虞和周叔弢,这“五老”都曾是中国工商界的巨子,在民族工商业中声名显赫,也都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
在这次具有指向性意义的座谈会上,邓小平说,“现在经济建设的摊子铺得太大了,感到知识不够,资金也不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过去耽误的时间太久了,不搞快点不行。”
针对如何打开经济建设的新局面,邓小平提到“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五老”也就此畅所欲言,谈话气氛融洽,话题讨论热烈。
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邀请五位原工商巨子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古耕虞、周叔弢座谈,并于中午请五老吃火锅。这就是著名的“五老火锅宴”。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邓小平召火锅宴五老聚首话改革》蜡像。
座谈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时至中午,邓小平提议共进午餐,吃的是传统的老北京涮羊肉。火锅热气腾腾,主宾谈笑风生,这次座谈会也就有了“五老火锅宴”之称。
“五老火锅宴”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要吸引外资,第一次提出希望原工商业者利用落实政策以后的资金办私人企业,打开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禁区。
“一只火锅,一台大戏”,后人评价,这是一顿改变中国民营经济命运的火锅,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经济的一场大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为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
文字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