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践行 党史资料 文献影视 党史书架 网上展馆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史资料 > 党史天天问

党史天天问第14天:为什么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决策的成果?

  本期提要:

  1.为什么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决策的成果?

  2.叶挺的部队为什么被称为“铁军”?

  为什么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决策的成果?

  北伐战争是在国共合作条件下进行的一场反帝、反军阀的人民战争。北伐战争不是一次独立的战争,前后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26年5月至1927年4月,是国共合作进行的革命战争。第二阶段是从1927年4月开始的,武汉政府的北伐仍是国共合作进行的革命战争;南京政府的“北伐”,则是新军阀与旧军阀争夺地盘的战争。第三阶段是从1928年4月至12月,完全是新旧军阀的战争。

  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

  图源统编新教材历史八年级上

  我们在这里说的北伐战争指的是国共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首次联合革命战线为继承、推进与发展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而进行的一场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正义战争。长期以来,中共党史研究学者多数认为北伐战争是由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即有许多共产党员参加领导的国民党这一革命统一战线组织领导的。也可以说是由国共两党共同发动和组织的。但有的研究者否认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做出的贡献。

  北伐战争形势图

  图源统编新教材历史八年级上册

  事实上,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决策的成果。1926年2月21日至2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会议分析当时的形势,认为:“现在的时局,实在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存亡的关头。固然应该在北方努力集中一切革命势力来抵御帝国主义的反攻,然而根本的解决,始终在于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胜利”。因此,“党在现时政治上主要的职任是从各方面准备广东政府的北伐”。中共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策是因为当时从主观力量看,北伐的条件已经成熟。广东国民革命政府经过东征、南征之后,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国民革命军拥有8个军共10万军队;广西和湖南已宣布拥护广东革命政权;特别是全国200万有组织的工农群众,强烈要求和支持北伐战争。可见,打倒封建军阀的时机成熟。1926年4月,在中共的推动下,广东国民政府作出了出师北伐统一全国的决定,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在这次北伐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在建立广东北伐基地和促成国民政府早日出师北伐等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和贡献,尤其在军事战略决策方面与国民党亲密配合。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北伐战争中英勇奋战,起到模范先锋作用。著名的叶挺独立团,连以上干部和骨干大都是共产党员,因作战勇敢顽强而被誉为“铁军”。这次北伐战争进行得轰轰烈烈,大大牵制了北洋军阀的力量,也瓦解了北洋军阀的阵营。它沉痛地打击了统治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势力,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工农运动的发展,从而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和组织下,由国民政府发起进行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战争。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决策的成果,单方面夸大或否定任何一方在北伐战争中的作用都是不正确的。

  叶挺的部队为什么被称为“铁军”?

  叶挺的独立团在战斗中表现了无比的战斗力,勇猛善战,屡建殊功,被人们誉为“铁军”,这是什么原因呢?朱德同志曾经总结说:原因有三:(1)军队中有中共的组织;(2)有政治训练;(3)有广大的农民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叶挺(1896——1946)

  图源统编新教材历史八年级上册

  1924年11月,中共在取得孙中山先生同意后,由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主持,先组建了“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一年之后,在铁甲车队的基础上扩建为独立团,叶挺担任团长。独立团属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实际上由中国共产党掌握。团长和营长都是共产党员,连一级干部大部分也是党员和团员担任,并在独立团内从上到下建立了党的组织。

  铁甲车队

  为了建设一支革命军队,从1925年11月到1926年5月,在肇庆驻军期间,部队初步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开展了政治教育。周恩来曾指示: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使“革命军队确实有革命观念”,使官兵懂得“革命军是党的军队,革命军的行动要依靠着党的政策”。

  独立团根据中共指示,在干部中进行反贪污、反打骂的斗争,给士兵上政治课,宣讲革命道理,引导士兵认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懂得革命军队同旧军队的根本区别。经过教育,士兵们逐渐认清并接受了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革命思想,革命热情更高了。通过密切军民关系、官兵关系,使整个部队面貌一新。独立团在建设一支革命军队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逐渐形成了同其他国民党单独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显著不同的优点和特点。这就是坚持共产党的独立领导,重视士兵中的政治工作,扫除旧军队的恶习,培养勇敢的战斗风格。

  铁甲车队

  1926年5月底,中共通过广东革命政府,派遣独立团负担北伐先遣队的重任,先期开赴湖南前线。独立团官兵肩负着中共嘱托,出师后接连在湖南、湖北打了许多硬仗,其中有四个战役对于促进北伐战争胜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第一仗是1926年6月4日攻打湖南攸县,首战告捷,打开了北伐军进入湖南的通路。8月26日至30日,又在汀泗桥和贺胜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后打了两个硬仗,击溃了吴佩孚的主力。最后于10月10日会同友军攻下了武昌城,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

  独立团在整个北伐进军过程中,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有力支援和配合。例如在攻打平江县城的战斗中,当地党组织充分发动工人、农民和学生,组成交通队、向导队、运输队等,积极支援部队作战,有的人还英勇参与了战斗,此役结果我方仅以伤亡100余人的最少牺牲,取得了生俘守敌官兵6000余人的最大胜利。独立团在战斗中,还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怕牺牲,冲锋在前。9月北伐军围攻武昌城,独立团一营被指定为奋勇队,由于有了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全体官兵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抢先登城。共产党员、营长曹渊发扬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的精神,战斗到生命最后时刻,充分表现了独立团官兵的勇敢牺牲精神。

  独立团

  由于独立团勇猛善战,所向披靡,连战皆捷,被人们誉为“铁军”。当年武汉粤侨联欢社同仁敬赠的一块牌上称赞“铁军”是“摧锋陷阵,如铁之坚;革命抱负,如铁之肩。功用若铁,人民依焉;愿寿如铁,垂忆千年”。充分反映了人民对“铁军”的爱戴和期望。

  文字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

来源: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