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天:法治兴则国家兴(一)

1.奉法者强则国强

  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韩非子的“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他在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还提到“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意思是: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亦不会长久贫弱。执法严格,则国家富强;执法不严,则国家贫弱。

  01 依法治国的追求历程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始终把法治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考虑、谋划、推进,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就。

图源《读本》初中版

  新时代,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新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进行研究,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九大明确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基本建成。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文字来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年级51-54页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