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天: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一)

  人民当家作主

  新中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4次启动制定和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但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完成。

  2014年以来,习近平主持3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分别审议民法总则、民法典各分编、民法典3个草案。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万众期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图源《读本》小学高年级

图源《读本》小学高年级

  1.法律是什么

  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

  我们可以根据一种“神兽”的名字来理解法律,它叫獬豸(xie zhi),又称任法兽。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它就用角去顶无理的一方,甚至将罪大恶极的人顶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令民众心生敬畏。

图源《读本》小学高年级

  代表法的獬豸虽然凶猛可怕,但它针对的是犯法者,守护的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因此是可畏可敬又可爱的。在今天,法律保障着我们的各项权益。

图源《读本》小学高年级

文字来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高年级38-41页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