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林:引导青少年学生获得成长启迪

作者: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炳林

  如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系统科学理论,以适合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理解其丰富内涵,获得成长启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育部党组的领导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编委会和编写组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反复研究、热烈讨论,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为编写高质量的《读本》奠定了基础。

  一是对青少年学习理论的意义和方式有了深刻认识。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从小进行理论教育,使科学世界观的种子早早扎根心灵,有助于为他们打好人生底色。青少年学习理论,要适应年龄和认知特点,注重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对《读本》选取的重要内容有了更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读本》篇幅有限,如何精选核心内容是编写组讨论最热烈的问题。经过反复论证,决定每册《读本》都要相对完整,内容详略和深度体现出差别,既区别于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课教材,又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

  三是对呈现形式有了更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一些朴实生动的话语表达深刻道理,深受群众喜爱。比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等。《读本》的一些标题用这些生动的话语,传递概念、讲述道理,是青少年更容易接受的。为了呈现形式的生动性,编写组成员对每一句表述、每一张照片、每一幅图画、每一个图表,都进行反复推敲、反复修改。

  《读本》编写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突出了以下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民族复兴的引路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等等。

  这些主要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按照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体悟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螺旋上升,让学生不断深化对“我们是谁”“我们处在什么方位”“我们正在做什么”“我们为何这样做”“我们的梦想”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从而形成对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信和自觉。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