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欣:亲历数字出版的焦虑与变化

人教数字公司移动学习事业部总经理 葛欣

  2020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70年。70周年风雨历程,人教社推出了无数惠及万千学子的优质出版物,而这背后更是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教人的心血和付出。近期,《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编客”特设“人民教育出版社社庆70周年专版”,邀约若干人教社编辑老师撰稿,讲述他们在策划、编辑加工、与作者交往、装帧设计、数字化转型等过程中发生的,对于他们的职业生涯有着特殊意义的事件、见闻和感悟,以此记录书与人的故事,为人教社70周年献礼。栏目将分4期推出,每期4篇,敬请期待。

  亲历数字出版的焦虑与变化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也正好是我从事纸质出版的7年和数字出版7年的汇合点,我叫它事业的七七相会之年。这14年里,我经历了图书出版的兴盛期、衰减期和数字出版的萌芽期及快速发展期,我亲历了纸质出版在时代变革期的焦虑与变化,也体验了出版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开拓探索期的激动与挣扎。

  出版的转型与融合发展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2013年,我调入人教数字出版公司。人教口语APP是我策划的第一款产品,它也是公司里最早集成最新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我特别主张运用技术工具去提升学生“测、练、评”的效果,通过技术让内容有更好的表现形式和更佳的效果,所以早在2014年产品一上线就具有了语音评测功能。当时技术很新,还不那么成熟,内容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困难很多。

  举个例子,我们最初集成的是科大讯飞离线评测的版本,项目组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开发是外包团队。评测引擎集成后出现了很多问题,我和开发团队及引擎支持团队三方多轮远程调试与修改,总是不尽人意,之后我请引擎支持团队来京一起现场调试。那天到晚上11点多,当我走出开发团队公司的办公大楼,灯光昏暗,原本有些路盲的我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当年导航软件还没怎么出现,我也不好意思让我叫来加班工作的团队送我,自己壮着胆子摸索着找路,走了很久才走到大路上,看到了公交车站。回家后再继续进行产品的测试和验证。

  当年产品中几千条句子,测试是我自己来做,一句一句地测,测完苹果系统,测安卓,系统不同,引擎是不同的,一处标点,一个英文全角半角都能引发无法评测的问题,引擎对接修改后,几千个句子,两个系统再重新测试。因为一旦修改,可能会引发程序其他问题,所以就要再全测一遍。每次发现问题,我都恨不能把手机摔个稀巴烂。产品的创新似乎都是经历了惨烈的磨炼,痛苦的煎熬,才有了产品的新生。

  当年为了产品能更加精准地表达英语教学的最新理念,我多次请教社里专家,哪怕是在午餐时的社里食堂,只要看到编辑老师们,我就一直不停地追问教材与教学的各种问题。像英语编辑室的张献臣老师,每次都不厌其烦地给我讲,从教材编写研发理念,到某一个具体主题的设计思路,把我的疑问回复得清晰透彻,特别耐心,让我感动。我参加人教社举办的中青年论文大赛,积极分享产品研发理念及技术融合的理念,希望得到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我埋点采集学生各种学习数据,然后对数据结果进行各种分析对比,不断优化迭代功能,让产品不但要更加好用,还要更加有效。我参加说课比赛,在讲述教学过程与答辩中,积极和专家切磋教与学的产品应用场景,努力去提升产品的适用性与实用性。我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去与专家探讨,去倾听专家的意见反馈。后来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人教口语APP先后获得了国家多项大奖,“全国十佳出版新技术应用奖”、全国“数字媒体创意”大赛优秀奖、新闻出版互联网 “知识服务创新项目奖”、“2018年最受欢迎的英语教育产品”、获得2018年人民日报的实名点赞等等。

  除人教口语外,我和团队还研发了人教点读产品,几年下来,人教点读APP已从最初的只具备点读功能的数字教材扩充到有主学科教材、学科工具以及课程的系统学习产品。产品创新中处处都是困难,创新者的窘境于我来讲体味地淋漓尽致,但也练就了我百折不屈的工作状态。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期间,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人教点读APP从大年初五开始就对全国用户免费开放,整个团队连续几个月高强度作战,顺利保障了全国1300多万用户的在线学习服务,服务器访问量累计超过了62亿次,受到了中央及地方多家媒体的报道。

  数字出版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它与图书出版线性化的工作不同,用户的需求把握程度、内容的品质、技术的开发效率,交互的体验、运营推广的策略等等,方方面面深度地耦合在一起,任何一方面弱一点或者慢一点,都将对全局的成败有着致命的影响;除此以外,产品研发还需要一种精神,就是团队勇于扎到一个又一个枯燥的细节之后,仍然还能有着底层的热情和内在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