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歌:我的塔吉克斯坦帅翻译穆志龙

人民教育出版社汉语编辑室主任 施歌

  2020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70年。70周年风雨历程,人教社推出了无数惠及万千学子的优质出版物,而这背后更是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教人的心血和付出。近期,《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编客”特设“人民教育出版社社庆70周年专版”,邀约若干人教社编辑老师撰稿,讲述他们在策划、编辑加工、与作者交往、装帧设计、数字化转型等过程中发生的,对于他们的职业生涯有着特殊意义的事件、见闻和感悟,以此记录书与人的故事,为人教社70周年献礼。栏目将分4期推出,每期4篇,敬请期待。

  我的塔吉克斯坦帅翻译穆志龙

  如果不是编辑业务的缘故认识了穆志龙,可能塔吉克斯坦这个国家于我而言,永远只是“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中的一个普通地名。但现在有了我的塔吉克斯坦帅翻译,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我和他相识于《跟我学汉语》多语种项目。这是一套孔子学院总部研发、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针对海外青少年的国际中文教材。我们汉语编辑室的几位责任编辑要基于英语版教材,联系20多个语种的译者,对原书做国别化、适应性的改编和翻译。机缘巧合,塔吉克语版的光荣任务落在了我头上。

  以往我负责过葡萄牙语、土库曼语等语种,大都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海外孔子学院等机构聘请专家,但这次却让我犯了难。因为国内的高校基本上没有开设塔吉克语专业,这样的汉语教材在国际中文教育史上也几乎是空白。几经辗转,颇费周章,我终于联系到了新疆一位塔吉克族教授,他却说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语和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吉克族同胞的语言不太一样,最好还是找一位本国的译者,于是把穆志龙推荐给我。穆志龙是这个小伙子的中文名字,他本名是阿穆尔丁·诺斯洛夫(Amriddin Nosirov),出生于塔吉克斯坦库洛布,与新疆只有一山之隔。2009年他考取了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到新疆师范大学学习商务汉语。2012年起担任《大陆桥》杂志的塔文翻译。2013年来到中国政法大学深造,攻读外交学专业的硕士。2017年初我认识他时,他在上海经合组织工作,不久成为塔吉克斯坦驻华使馆的一员,妥妥一枚帅气的外交官。

  记得那是2017年的春天,我跟穆志龙简单电话沟通后,约好在使馆附近一家咖啡馆见面。他穿着笔挺的西服从工作岗位步行10分钟翩翩而至,我连忙站起身来,回应以职业性、礼貌性的标准微笑。他对这个项目比较认可,觉得是为那些想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塔吉克斯坦青少年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在愉快的交谈和短暂的会面后,说好了编译要求、交稿时间和注意事项。

  那套书有8本需要编译,工作量很大。接下来的2年里,我们频频在微信和邮件里沟通一些细节问题。穆志龙会经常问一些让我这个对外汉语专业的老编辑瞠目结舌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黄瓜明明是绿色的,却叫做黄瓜?为什么喝酒的是夜店,过夜的叫酒店?为什么站在电梯里,却要说坐电梯?……呃,好吧,看来我还需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18年3月21日,是塔吉克斯坦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诺鲁孜节。穆志龙邀请我到使馆参加庆祝活动,那是我人生中非常难忘的一次经历。我观看了载歌载舞的演出,品尝了当地美食,欣赏了精美的油画和服饰展览。我第一次面对面直接感知塔吉克斯坦文化,深深地为自己的工作能促进两国友谊而自豪。

  后来的两年,我见证了穆志龙在北京娶妻生子,和他美丽的妻子——塔吉克斯坦漂亮姑娘李好也成了好朋友。我还有幸受邀到他们家中做客,享用李好亲手做的手抓饭,逗一逗他们可爱的儿子。因为认识了这位帅翻译,我会特别留意塔吉克斯坦的各种消息。我时常看穆志龙出现在各种重大国事活动中。《新闻联播》里有他的身影,上海经合组织会议的翻译席上有他的名字。2018年6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来我家坐坐》系列报道还为他做了一期专访。2019年9月,他还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学生塔吉克语。今年疫情期间,他还陪同14位陕西专家到塔吉克斯坦支援。在塔期间,中国专家通过视频连线、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形式,了解塔方的疫情防控情况,讲解、交流中国的抗疫经验。语言互通,才能民心相通。这些交流的背后,有我这位帅翻译的一分功劳。我为我的外国朋友穆志龙骄傲,希望以后可以有新的合作,希望和他一起推进中塔友谊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