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古今》话澳门,爱国种子种心中

历史编辑室 孙妍

  2019年12月澳门回归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澳门青少年说:“要打牢爱国主义的基础,就要了解历史。……了解我们5000年延续不绝的历史,就能自然形成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相信澳门青年人必将成为有为的一代、值得骄傲的一代,成长为澳门和国家的栋梁之材。”

  历史教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2017年初,受澳门特区政府教育暨青年局委托,人教社开始为澳门学生编写历史教材。我们知道澳门历史大多习惯从明朝中期葡萄牙人入居澳门开始讲起,给人的印象澳门也就四百多年的历史。那么,编写澳门教材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澳门历史融入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培养澳门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就在教材编写初期,历史编辑室的同志多次到珠海与澳方人员进行面对面沟通。在讨论过程中,澳门历史单独成册的方案被推翻,几轮讨论下来,最后大家达成一致:在叙述整个中国历史的时候,凡是能够涉及澳门历史内容的地方要充分融入,或在正文,或用栏目,让澳门历史真正成为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重要内容;同时,在每个单元主要历史内容讲述之后,再设一个《澳门古今》,专门讲述澳门的本土历史。那么,全套书下来,澳门历史就能呈现出一个从古至今体系完整、线索清晰的历史概貌。

  怎样设计《澳门古今》,也是令大家煞费苦心。史前时期资料缺乏,明朝之前文献史料有限,这是编写面临的最大问题,同时还要编得让中学生爱看爱学,才能最终达到教育目的。经过几个方案的讨论后,最后我们达成共识,将《澳门古今》分为“澳门历史”和“延伸活动”两部分。“澳门历史”部分主要叙述某一时期澳门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从而增加和丰富澳门学生对澳门本土历史的认识,增强他们爱国爱澳的情感;“延伸活动”部分,是为配合“澳门历史”而进行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澳门历史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拓展视野。

  接下来我以初中《中国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为例,来说明我们是怎样设置《澳门古今》具体内容和设计的。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以及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耕生活,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古远古人类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居民有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良渚居民等。那么澳门当地的文化遗址和原始居民很难写入正文。于是《澳门古今》就将早期澳门的文明进行了集中阐述:至晚在5000多年前,澳门地区就已经开启了人类活动的历史,在澳门路环岛发现了原始居民的遗址。在这里不单有石器、陶器,还发现了与良渚文化的玉器相类似的玉环。在黑沙遗址发现的玉石环玦与环珠江口、台湾等地同时期出土的玉器十分相似,与良渚的玉器也很接近。学生读完这段澳门早期文明发现的历史,自然就会明白原来澳门的历史跟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久。澳门黑沙遗址出土的玉石环玦与中国境内多地同时期的玉器具有相似性,这也能让澳门学生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紧接着,我们设置“延伸活动”,让学生参观澳门博物馆,寻找5000年前澳门先民的足迹,并写出自己的感受,以加深他们对澳门史前历史的认识,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同时,在活动设计中还设置了活动流程,增加了活动的指导性、可操作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澳门古今》的设置,是澳门历史教材编写的突出特色,它是对澳门等地编写教材方式的一次尝试和探索,对于突出澳门历史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及作用,以及培养学生爱国爱澳的情感、打牢澳门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